本篇文章1957字,读完约5分钟
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题:“发现了精确治疗肝细胞癌的潜在新靶点! ”——中国人蛋白质组学研究新突破三大看点
新华社记者陈芳,胡喆
最近生命科学研究行业又要传喜讯了! 中国科学家通过国际权威期刊《自然》发表了早期肝细胞癌蛋白质组研究行业突破的论文,发现了精确治疗肝细胞癌的潜在新靶点。
什么是蛋白质组学? 这次发现有什么重大的科学价值? 下一次临床治疗和药物开发意味着什么? 记者很早就来到了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北京,听取了论文组的科学家们的谈话。
蛋白质组学:解读生命天书的“解码神器”
蛋白质是遗传交流的“最后公斤”,蛋白质组是构成生物系统和生命过程的功能实体,是人体表型(生理和病理状态)直接物质的基础。
蛋白质组学概念于1995年提出,继基因组学研究之后是生命科学行业的另一重要研究方向。
论文通信作者、军事科学院副院长贺福初院士告诉记者,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对象比基因组多、复杂,对实验设备、技术水平、数据挖掘能力等多方面比基因组学有更大的挑战。
近年来,以色谱和质谱技术为中心的蛋白质组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了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的迅速增长。
论文通信作者、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钱小红表示,通过前期积累,中国蛋白质组学表达谱分解的技术能力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2009年国际蛋白质组学标准物质判断中,蛋白质组学国家的要点实验
“蛋白质组学国家要点实验室团队迅速发展了高效的蛋白质组学和检测战略,在12小时内完成了人类8000个基因产物的质谱检测,是当今世界上最快的蛋白质组学之一。 ”。 钱红说。
在上述技术积累的基础上,科技部首次整合了973计划、863计划、国际合作计划,经过几年的论证,由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蛋白质组学国家要点实验室主导,于年正式启动了“中国人类蛋白质组计划”。
年项目结束时,早期肝细胞癌和癌旁组织、弥漫性胃癌和癌旁组织、肠型胃癌和癌旁、肺腺癌和癌旁、胰腺导管腺癌和癌旁、食管鳞癌和癌旁、结肠腺癌和癌旁、肾透明细胞癌和癌旁等疾病组织深度覆盖蛋白表达谱的构建
新目标:发现“癌症之王”的解读法
肝癌常被称为“癌症之王”。 年全球肿瘤统计数据显示,肝癌全球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五位,致死率居第二位。
“如何正确识别预后差的早期肝癌患者,提供比较有效的靶向治疗,是当今世界肝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留下的“硬骨”。 ”。 论文通信的作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樊嘉院士说。
在这次论文的研究中,科学家根据101例早期肝细胞癌和对合癌旁组织样本的蛋白质组学数据,将目前临床认为的早期肝细胞癌患者分为3种蛋白质组学亚型,不同亚型的患者具有不同的预后特征,术后不同的治疗
论文第一作者,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姜颖介绍说,第一类患者只有手术,必须防止过度治疗。 第二类患者需要手术和其他辅助治疗的第三类患者占30%,术后复发死亡的危险系数最大。
科学家发现,在第三类患者蛋白质组学的数据中,胆固醇代谢途径被重新编程,其中候选药物靶胆固醇酯化酶的高表达具有最差的预后风险。 通过抑制候补药物的靶向胆固醇酯化酶soat1,可以减少细胞质膜上的胆固醇水平,比较有效地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移动。
开辟制药性:为快速发展新抗癌药物提供重要基础
肝癌是各种组织学上不同类型的原发性肝脏肿瘤的总称,主要包括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癌、肝母细胞癌等。 其中肝细胞癌约占原发性肝癌的90%。
从2007年到2007年,对肝细胞癌的化疗药物只有一种,对这样的患者来说极为匮乏。
近年来,几种药物在肝细胞癌临床三期研究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另外,免疫疗法中的一些pd1抑制剂进入了肝细胞癌治疗的3期临床实验。
樊嘉说,新型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给肝细胞癌患者带来了希望和曙光,但这些药物都比较了中晚期肝癌患者采用的靶向药物,有限的药物种类和疗效不能满足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诉求。
“为了改善肝细胞癌患者的生存状况,进一步扩大受益人群,有必要迅速发展新的肝细胞癌药物介入目标,特别是早期治疗战略。 ”。 贺词。
我国科学家团队另辟蹊径,通过“中国人类蛋白质组学计划”,对以肝癌为代表的多种人体肿瘤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蛋白质组学,初步建立了中国主导的蛋白质组学驱动精确的医学。
贺福初说,相对于基因组学驱动的第一代精确医学,蛋白质组学驱动的精确医学是第二代精确医学,蛋白质组学为早期肝癌治疗性靶的发现和验证开辟了精确医学的新阶段。
这次,研究者进一步研究表明,soat1的小分子抑制剂“阿伐麦布”对肝癌患者人源肿瘤异型移植模型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效果,“阿伐麦布”成为治疗预后差的肝细胞癌患者的潜在靶向治疗药物。
研究小组还首次发现了胆固醇代谢途径的重新编程与肝细胞癌的直接关联,证实了胆固醇酯化酶在肝癌发生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