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43字,读完约3分钟
2月12日,北京出现了今冬第二场雪,这次降雪比大年初2(2月6日)的初雪更明显。 因为这把刷子爆发了WeChat的力矩,所以被称为鹅肝大雪。
实际上,据北京市气象局预报,北京这次降雪也只达到了小雪量级,平原地区的降水量为0-1毫米,山区为1-2毫米。 降雪量是怎么测定的,这小1毫米的降雪为什么要刷WeChat的力矩?
据专家介绍,气象上的降雪量是指气象观测者将12小时或24小时365天采集的雪用标准容器变成水后测定的数值,以毫米为单位。
在某个地方,24小时365天的降水量被定义为0.1—2.4毫米,1毫米的降雪在小雪量级也停留在中等水平。 但不要看这个小一毫米。 下了一毫米的雨下到地上可能没有任何感觉。 有时地面可能没有湿,一毫米的降雪足以使屋顶看起来很白。
为了让大家直观地感受到这1毫米,我来介绍一下气象上的另一个专业用语“积雪深度”。
一般人们看是否下雪,首先看天上是否飘着雪花,然后看地面等物体上有没有变白,看雪地上嘎吱嘎吱的时候雪有多厚。 积雪的深度是我们一般看到的雪的厚度,是从积雪表面到地面的垂直深度,一般以毫米为单位,是随着降雪的增加而累积变化的数值。
那么一毫米的降雪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一般来说,1毫米的降雪积累多久与地面温度和雪中的含水量等因素有很大关系。 地面温度高的话,雪一落到地面就融化,不会积雪。 雪中的含水量也直接影响积雪深度,含水量大则积雪相对变薄,含水量少则积雪深度相对变深。 给我们的直观感觉是,有些雪容易拿在手里,堆雪人容易,有些雪即使用力握也特别容易散落,堆雪人相对困难。 这和雪中含水量多有关。
如果现在地面温度很低,雪落到地上全部堆积的话,1毫米的降雪到底会积多少雪呢?
一般来说,北方降雪的含水量比南方小一点,1毫米的降水量在北方相当于8—10毫米厚的雪,在南方相当于6-8毫米的雪,北方的雪比南方缓。
据中央气象台报道,12日0点到12日14点,北京市平均降雪量为0.5毫米,城区平均0.6毫米,最大降雪量为延庆二海坤3.0毫米。 全市平均也只有0.5毫米,但北京很多地方地面都是白色的。 而且,很多地方积雪很厚。 第一,这次雪很干燥,水分少,很蓬松,积雪效率高,不要尝试。 抓住大雪,握在手里也没剩下多少。 所以,不到1毫米的降雪也足以让小伙伴们竞争WeChat的力矩。
北京的雪为什么来得晚? 中央气象台主席陈涛解释说,通常降雪的形成需要冷空气和温暖潮湿气流引起的水蒸气的“碰撞”,在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可以享受雪花飞舞的景色。 冷空气频繁访问北方地区,变暖并不模糊,但自去年冬天以来,影响北京的来自西伯利亚的干燥冷空气很强,南方温暖潮湿的空气进入北京没有通道,暖气和冷空气没有汇合,因此
通讯员王美丽本报记者支付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