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852字,读完约7分钟
对我们现代中国人来说,过去的40年是值得特别纪念的,值得告诉后人的时间。 祖国迅速发展日新月异,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迁。 在这个时代出生长大的中国青年正是这个历史的目击者、亲历者和创造者。 这时,中国青年新闻社与“志愿者中国”和共同青年团中央官共同进行了“改革开放40年”的大型青年调查,目的是记录全国青年对这个历史进程的丰富感情。
为了从青年的角度更具体、真实地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成果,这次调查以青年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为重点判断对象。 结果,回答的青年为自己的“三感”打了7.5分以上(满分10分)。 他们确认自己是改革开放的充分受益者。
从“3感”来看,可以看出90多岁是“更幸福的一代”,80多岁是“获得的一代”。
制图:周易
青年为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各打7.5分以上
90后的女子黄亦恬(化名)是中国人民大学情报学专业的大学三年级学生,父亲是“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个大学生”。 父亲小时候住在乡下,祖母去世得很早,冬天连棉衣都没有,经常从学校“擦”柴火回家取暖。 考上大学后,国家有补助金,所以父亲终于有机会离开农村。 1992年市场经济开始,他大学毕业,被分配到纺织厂,开始对企业进行对外贸易,一步步积累,现在一家已经在省会城市安家了。
“我家没有非常传说中的‘白手起家’的故事,但普通人通过个人的努力实现了美好的生活。 ”。 黄亦恬很好地确认了自己的家人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城市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胡小武认为自己是“典型的改革开放的同龄人”。 他1976年出生在江西农村,感受到改革开放给他的最大个体印记,“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会通过一步一步的努力,抓住和适应改革开放的潮流,从江西农村的孩子,到今天成为大学老师。
他觉得自己个人境遇的变迁,其实是有代表性的。 大部分一代中国人也有同样的生命轨迹。 这就是改革开放的轨迹。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大总书记首次并列提出了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加深了我们对改革目的和快速发展归宿的认识。
在调查中,所有回答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分别为7.59分、7.89分、7.82分。
这样的结果表明,这一代人出生于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中国青年,确实是改革开放的充分受益者,他们对改革开放带来的美好生活,明目张胆地欣然表示,这也是继续改革的动力。
90后是“更幸福的一代”,80后明显是“得到的一代”
根据调查,不同世代的“三感”有差异。 对80后和90后两组的回答者:获得感在80后更高,安全感在80后也更高;幸福感在90后更高。 由此可见,90后是“更幸福的一代”,80后是“获得的一代”。
90后的获得感、安全感更低、幸福感更高,可能是因为获得感和安全感与个人经验有关。 因为年龄更长的群体有不同年龄阶段的经验和体验。 通过纵向应对,有更明显的获得感和安全感。 90年后由于生活经验,心情不那么明显,但他们现在还活着,他们认为这个时代很幸福。
对这个发现,胡小武表示可以理解。 90后幸福感更强是因为他们是典型的改革开放后的独生子女。 他们的父母一般在70后为他们创造了比较好的物质生活条件。 因为他们属于费用高昂的一代。 90后安全感稍弱是因为他们还处于人生成长和奋斗的起点或初期,他们得到的社会资本、保护性因素、支持性条件还不够。 因为他们在还没有真正拥有自己这边的天地的时候,安全感会相对减弱。
根据性别的分解,调查了男性和女性的“三感”都有差异。 男性回答者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高于女性。 男性的安全感达到8.06,明显高于女性( 7.55 )。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学部长孙柏瑛进行了分解,对女性生活的各种要求高于男性。 这是由她们的感知水平、审美感情和对外部环境的灵敏度决定的。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成为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 获得感一般由两个指标决定。 第一个指标是现实的服务提供质量,这是客观因素,另一个指标是期望值高,获得感低。
县镇受访者幸福感最高,一线城市幸福感最低
根据居住地的解体分析,获得感方面,二线城市的回答者得分最高( 7.67 ),农村回答者得分最低( 7.53 ),中央有城市和县城( 7.62 )、一线城市( 7.55 )、三四线城市( 7.54 )。 幸福感、城市或县城回答者评分最高,达到8.01分,一线城市回答者评分最低( 7.73分),中央排名二线城市( 7.91分)、三四线城市( 7.89分)、农村( 7.85分)。 安全感也同样是城市和县的回答者最高( 7.91 ),一线城市得分最低( 7.70 ),中央有二线城市( 7.86 )、三四线城市( 7.79 )、农村( 7.78 )。
农村回答者的获得感很低,孙柏瑛认为这与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有关。 农村养老、基本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还不够,需要很多政策手续,机构也不完善。 关于大城市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低,他说:“我们都有体会。 上班时间这么长,大家节奏这么快,谁还能有很多幸福感? ”。
二线城市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相对较高,胡小武说这基本符合他的评价和研究发现。 在北上广深这样的超一线城市,生活节奏带来的不安感、人口规模和密度带来的压迫感,一定会影响人们的幸福感。 地方城市的整体快速发展因素比较充分,而且不像地方城市那样忙碌焦虑,生活舒适便利一点。 所以他们生活的感觉可能是最好的。
“中小城市的人际关系比较密切,人们总是可以面对面交往。 ”。 孙柏瑛说,社会学讲究“业缘”、“血缘”、“地缘”,在中小城市,“地缘”中人际关系的密度很高,经常有血族之间的“血缘”相互作用,工作压力不那么大,所以也存在“业缘”。 这种“三缘”在中小城市也得到满足,可以大幅度提高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调查证明书
这项调查由中国青年新闻社发起,是“志愿者中国”和共同青年团中央官微、共同发表的改革开放40年的大型青年调查。 调查从去年11月20日20点正好开始,到去年11月28日16点28分为止。 样品来源于中国青年新闻社的全媒体网站、共青团中央官微、“志愿者中国”网站以及app。 最终合计回收比较有效样品量为6081。 样品复盖华北地区、东北地区、华东地区、中南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6个地区。
具体示例配置:
性别:男性占52.4%,女性占47.6%。
年龄: 18~28岁为73.4%,29~35岁为8.7%,35岁以上为17. 9%。
学历:本科占57.1%,大专/高职占20.7%,高中/职高/中技占12.1%,中学以下占4.6%,硕士占4.5%,博士占1.1%。
居住地:一线城市占14.0%,二线城市占23.1%,三四线城市占29.6%,城市或县城占20.9%,农村占12.4%。
所属行政区:华东地区占33.5%,华北地区占20.9%,中南地区占19.6%,西北地区占10.5%,西南地区占10.0%,东北地区占5.5%。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黄冲杜园春实习生李丹尼周宁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