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04字,读完约3分钟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13日发布(记者郭静原)还记得年第22号超强台风“海马”吗? 去年10月19日,“海马”登陆菲律宾吕宋卡加延省,进入南海,直接到达我国广东。 由于“海马”登陆,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天文服务管理局自年台风“海燕”后增设最高暴风信号5号以来首次发出了信息。 受“海马”的影响,菲律宾和中国华南地区经济损失巨大,共计约19.3亿美元。
最近,记者从中国气象局得知,他们对台风“海马”随处可见表示不满,台风委员会第四十九届会议决定除名“海马”,要求命名的中国提出新的台风名以填补空缺。
“如果一场台风给一个或多个成员国(地区)造成了巨大损失,该成员国(地区)可以要求台风委员会拆除台风名称,其名称将被永久除名,停止采用。 ”。 中国气象局台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主任钱传海告诉记者,台风委员会成员国(地区)判断台风名字不合适的情况下,也可以催促拆除。 台风的名称从命名表中删除后,需要补充台风的名称。 这个名称通常由原提供成员国或地区重新推荐。
据钱传海报道,“海马”这个名字共计采用了三次,分别是2004年第21号台风“海马”、2011年第4号台风“海马”、22号台风“海马”。 其中“海马”一世和二世的强大并不可怕,只是达到了热带暴风雨水平,没想到“海马”三世这么暴躁,毫不留情。
带来巨大灾害的台风无法逃脱除名的命运,全心全意的“海马”一定会被新的名字取代。 时光倒流,随着这些台风发生后的命名,是如何由来的?
“20世纪初,气象预报员开始给台风起名字。 在西北太平洋,正式以人名为台风的行动始于1945年,最初只使用女性名字,但受到女权主义者的反对,从1979年开始,男性名字和女性名字交替采用。 ”。 钱传海说。
为了不混乱名称,在1997年香港召开的台风委员会第30次会议上,将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命名为亚洲风格,分别是世界气象组织所属的亚太地区的柬埔寨、中国、朝鲜、香港、日本、老挝、中
其实,不仅仅是海马,台风命名表被采用以来,台风委员会总共除名了40个台风名,其中32个因台风造成的严重灾害而被除名,被除名的台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中国,开除“海马”也有前车之鉴。 2005年第19号台风“龙王”肆虐,福建发生了74.78亿元的经济损失,造成近100人死亡。 因此台风委员会决定除名“龙王”,用“葵”接替它。 上次被除名的中国台风的名字是“海燕”。 年第30号台风“海燕”登陆菲律宾,当地重伤,死伤者6201人,失踪1785人,经济损失达8亿1500万美元。 菲律宾当年请求台风委员会拆除,中国气象局于年进行了台风名的征收活动,最终采用了“白鹿”代替“海燕”。
现在中国新提出的10个台风名字是海葵、悟空、玉兔、白鹿、风神、海神、杜鹃、电母、海马和海棠。 “台风的名字不是随便来的。 我国台风的命名大多来自古老流传的神话故事和登陆地点代表性的植物花卉的名字。 ”。 钱传海说。
具体来说,台风委员会提出的新台风名必须是中国名的2~3个字母,对应的拼音必须不超过9个字母。 朗上口是媒体容易普及的没有合适的意思商业企业品牌名称不能采用和曾经使用的台风名称不可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