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85字,读完约2分钟
在7日召开的全市公共养老机构改革现场会上,据了解,自2013年以来,武汉市15家公共养老机构中有5家进行了改革,形成了公私合作、公私共建、服务外包等多种公共养老机构改革模式。
去年10月,武汉社会福利院成为全国第二批国有养老机构改革试点单位。武汉九洲通生活护理院是武汉市社会福利院改造后,由九洲通医和上海生活护理院共同建设的全市第一所公私合作养老机构。它的运营已经在武汉增加了1200多个养老床位。目前,有130多名老年人正在享受医院的专业医疗服务。
这也是全国第二批国有养老机构改革试点单位。忻州区社会福利院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在忻州区建立了武汉农村第一所公立和民营医疗养老机构——西洋红养老院。疗养院院长纪在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民营医院公建后,申请了二级老年医院,成立了老年护理团队和社工服务中心,并对活动室、图书馆、棋牌室等设施进行了改建和扩建。“以前的院子里只有几个接受特殊护理的人,许多床位闲置着。在过去的一年里,老年人已经经历了140多代
据了解,自2013年以来,武汉市已有五家福利院进行了改革,形成了不同的公共养老机构改革模式。东湖高新区佛岭通过公私合作建设,形成了武汉首家集支持、医疗、康复、娱乐于一体的综合福利机构。武昌区社会福利院经过公私合作建设,建成了泥塘疗养院,一年内入住率从52%提高到90%以上。社会力量引入后,汉阳区社会福利院实施了公私共建、服务外包、医疗保健等,节约建设资金近1亿元,每年净增收入近300万元。这些收入弥补了福利机构最初的损失。
市民政局富池处负责人表示,武汉市公共养老机构改革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它振兴了国有资源,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压力,并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今后,将通过公共建设、民营经营、服务外包、重组等多种形式,积极推进全市其他公共养老机构改革,探索具有武汉特色的公共养老机构改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