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97字,读完约2分钟
自然资源资产和生态环境保护数据分散在土地、环境保护、城市管理、供水、农业和林业等十多个部门。审计对象数据分散,信息资源“孤岛”和“碎片化”。如何突破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瓶颈?今年6月,武汉市发布《自然资源资产和生态环境保护大数据审计平台共建共享工作计划》,大力推进自然资源资产大数据审计平台建设,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从组织结构上看,该平台由武汉市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有专门的团队进行共建共享。特别班的设立打破了部门壁垒,由市审计局牵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其他15个参与单位参加。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保密办公室作为特殊类成员,严格控制数据互联共享和信息安全。专题班明确了各参与部门完成任务的角色定位、任务清单、路线图和时间表,并对平台建设进行了总体规划。
武汉市审计局整合资源,组建由地理测绘、信息技术、环保技术、软件开发、界面设计、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等领域专家组成的精干专业团队,对数据进行组织、转换、处理和整合,形成自然资源资产和生态环境的数据中心和管理平台,实现数据互联和共享。下一步将建立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综合评价和大数据审计分析应用系统,实现各部门专业系统数据的自动采集、标准化处理、动态更新和相关性比较,以及空之间的叠加分析,形成审计前沿业务和背景分析、自然资源资产和生态环境的一体化管理。
目前,全市自然资源资产大数据审计平台已形成“六图”,即土地、水利、林业、环保、城管、农业等部门的数据分析图;“一张表”,即信息资源目录系统;“一个方案”,即平台的总体设计方案;“一个预算”,即平台建设项目预算;“原型系统”,即平台接口和功能框架。平台最终建成后,分散在各部门的数据将“入库”,实现自然资源资产和生态环境保护数据的全覆盖和“一张图”管理。它不仅为自然资源资产的大数据审计提供专业支持,还为土地规划、环境保护、统计等部门的决策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