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14字,读完约5分钟
从昨天午夜开始,武汉市4万辆“小蓝”公共自行车的运营时间从上午6: 00调整为24小时至晚上10: 00。武汉环投公共自行车公司表示,将进一步提高车辆交付量和场地建设密度,以满足更多市民的出行需求。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是武汉公共自行车对莫比科、奥福等自行车共享的回应。"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武汉公共自行车被迫改善服务,加快配送速度."
去年12月29日,莫贝克进入武汉。在仅仅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奥福和哈洛的自行车被一辆接一辆地搬进来。随着“小蓝车”的增加,近20万辆公共自行车被用于服务武汉市民。
像“鲶鱼”一样,这些“纯市场化运作+互联网技术创新”的共享自行车很快就轰动了整个市场。武汉的公共自行车市场,经历了许多波折和不冷不热,迎来了新的生活。
一度,大众支持项目“失败”
武汉是中国最早开放公共自行车的城市之一。
2009年4月,该市启动了一个公共自行车项目,采用了“政府主导、企业投资运营”的模式。当地一家私营企业新飞达出资修建了车站亭,配备了车辆和人员,市城管部门免费出售广告资源作为投入。
在高峰期,武汉曾经有1200多个便捷的自行车服务站,近10万辆自行车和近100万市民申请租车卡。他们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免费租自行车。
当时,“自行车无处不在”成了武汉美丽的名片,杭州、太原、安徽、湖南等地相继来到武汉留学。该项目也已成为城市的标志性项目之一,以创造一个"两型社会"。
然而,2014年前后,武汉公共自行车开始陷入“车少车难”的局面。许多车站无人值守,无法出租或归还汽车,或者变成卖报纸和香烟的商业摊位。
新飞达表示,自行车管理和维护的高成本以及网站广告牌的广告收入不尽人意,导致企业亏损,进一步加剧了后期管理的脱节。最终,市民们争相退卡,破旧的车辆影响了市容,而“民心工程”成了一个恼人的“未完成工程”。
两次重启仍然不冷不热。
2014年4月,武汉市政府和新飞达提前终止合同,运营5年的公共自行车被宣布死亡。
后来,该市决定以“政府投资、国有企业经营”的模式重启该项目,但经历了许多波折。
首先,武汉市政府计划将运营管理权移交给市公交集团。该集团为公共自行车设立了特别班,并先后访问了杭州、太原等地,以制定收购计划。它计划在今年年底成立一家运营公司。
根据计划,新计划将借鉴杭州模式。该网站将配备一个全新的智能汽车租赁系统,这将是无人看守的,更昂贵和坚固的自行车。每辆自行车的单价从500元到1000元不等,将在汉口试行。然而,该计划要求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这使得很难实现收入平衡。最后,市政公交集团宣布退出。
随后,武汉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将该项目移交给市环境投资集团。2015年4月,新项目“车晓岚”正式启动。
与新飞达相比,“蓝色汽车”更具网络品味,使用也更方便:骑自行车的人可以使用微信和手机应用扫描代码租车。他们只需要付一笔押金,一小时内免费使用。所有网站都没有摊位或广告资源出售,从而避免了重收入轻公益的情况。
据报道,截至去年底,武汉已开通2000个公共自行车站,投入车辆4万余辆,日均通行能力约为12万人。然而,由于资金和技术的限制,“小蓝车”仍然不能满足公众的需求,一年多来一直不冷不热。
共享自行车助推市场
去年12月29日,莫贝克出现在光谷,成为武汉第一辆智能免堆共享自行车。经过近三个月的交付,成千上万辆自行车已在三个城镇分发。
2月25日,ofo国家共享服务中心和华中总部落户光谷。3月10日,哈罗自行车开始布局。在短短的76天内,三辆共享自行车进入武汉,加上“小蓝”,将四种颜色组合在一起:蓝色、橙色、黄色和白色。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武汉市已投入使用的自行车有4辆,数量近20万辆。根据各企业的计划,这一数字到4月底将再翻一番。
与公共自行车相比,共享自行车都采用了免堆停车技术,可以随意停车和行走,从而解决了居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有些人把公共自行车描述为有固定路线的公共汽车。如果用户的起点不在车站附近,他们可能需要步行一两公里。共享自行车更像是一辆灵活的出租车,它可以触及城市的每一个“神经末梢”,用户可以在任何时候遇到它。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著名的“自行车改革”名人朱莉娅说,武汉的公共自行车和共享自行车各有优势:共享自行车外观时尚,深受年轻人欢迎。武汉的公共自行车在运营上是标准化的,拥有安全清洁的车辆、轻便的骑行和更广泛的人群。两者都适合年轻人、中年人和老年人。"只有互相学习,他们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公民的需求。"
据武汉环投公共自行车公司负责人介绍,在武汉共用自行车后,“小蓝”的平均日骑量增加到12万辆,“99%的用户是免费的”下一步,“小蓝车”也将增加投资:到今年年底,2800个车站将投入使用,60000辆汽车将投入使用。据估计,到2018年底,将有3,100个车站和80,000辆汽车投入使用。最后,在中心城区每隔300米到500米设置一个车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