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10字,读完约2分钟
1938年8月,日军逼近武汉时,武汉的大批企业不得不转移到后方。动员搬迁的第一次会议在桥口的一栋两层英文大楼举行。最近,据了解,市文化局承认该建筑为工业遗产类历史建筑,并通知桥口区政府和规划部门保护该建筑。
这座建筑是由王天俊先生发现的,他是一位在美国学习的学者,也是一位现代历史的民间研究者。它位于武汉市桥口区太平洋国源第三棉花厂的厂区内。几天前,他带领一名记者进行了实地考察。记者看到这栋房子破旧不堪,灰色的水泥外墙上缠绕着电线。然而,从英国建筑顶部的两根水泥柱和前门可以看出,房子的主人不是一个普通人。
一起参观的桥口区文化体育局负责人和当地社区干部确认,该建筑两侧为沈心棉纺厂旧址和阜新面粉厂旧址,均为荣氏家族企业。用于动迁会议的大楼是当时两家工厂的负责人的住所。经理(荣毅仁的妹夫)和副经理华都住在那里。
1938年8月4日,在这座大楼里召开的会议开始了武汉工厂迁址抗日的总动员。由于这次会议,我国的一些抗日战争产业得以保存,为持久的抗日战争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据史料记载,宋美龄亲自出席了动迁会议。她先参观了沈心四厂,然后去厂长家的客厅开会。会后,宋美龄立即动员武汉所有厂长,数十家企业陆续入驻。
市文化局文化保护司副司长张松明对《长江日报》记者表示,市文化局已派专人到现场核实,发现抗战工厂西迁与这座历史建筑有重大关联。由于该建筑在拆迁范围内,市文化局已通知桥口区政府和相关规划部门首先保护该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