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78字,读完约3分钟

6月21日,市场聚焦于小市值。因为就在前一天晚上,证监会修订了《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适度修订了重组上市的相关规定。

监管所透露的适度鼓励态度,是否意味着坐了一段时间的空壳公司应该热身?市场正在关注,所以这是一个开端。

这个答案不难获得。然而,适度放松重组政策并不意味着放松对“空壳投机”的监管。对此次修订目的的理性分析,确实鼓励了以实体经济为重点、能够促进上市公司转型升级的产业并购。无论短期内股价如何,不合格的“假冒伪劣资产”如果想“打包上市”,还是会被剔除。如果他们想借此机会在二级市场兴风作浪,他们最终会逃脱监管和执法的“聚光灯”。释放重组活力,防止投机倒把,应该是优化和完善下一步并购政策的主线。

上证报头版评论:重组新规释放活力 严防炒壳炒差

及时激发市场活力

“上一次重组方法的主要修订是在2016年9月。我仍然记得当时的市场影响。”一位私人股本消息人士告诉记者。

当时,两市的并购重组正处于“亮点时刻”,以“三高”(高估值、高承诺、高商誉)为标准,BLACKPINK出现了各种表面亮色的资产,通过各种“花哨的借壳”方式登陆a股,通过撮合融资进行快速大规模套利。与此同时,炒“假壳”和“垃圾壳”的方法也层出不穷,严重扰乱了市场的正常估值体系。因此,它可以称得上是历史上“最严格”的借壳方式,收紧了针对各种投机和混乱的规定,使并购回归原点,引导上市公司脱离虚拟现实,专注于主营业务发展和产业并购。

上证报头版评论:重组新规释放活力 严防炒壳炒差

并购作为资本市场的一个基本功能系统,在不同的时期和阶段应该有不同的紧密度。主要目标是服务实体经济,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

“2015年,在宽松的M&A政策和基金的共同作用下,并购的冲动,尤其是借壳套利,是许多参与者计划和重组的主要推动力。”这与当前的市场形势不同。

近年来,证监会和交易所认真履行并购监管职责,密切关注“三高”、“跟风”、“忽隐忽现”的重组监管。经过监管重塑,市场生态得到净化,估值体系得到逐步修复,投资者变得更加理性,为这一重组政策的微调提供了条件。与此同时,在2018年的“压力测试”之后,许多上市公司经历了困难时期,需要休养生息。适当放松M&A和重组政策正是时候,他们面临的问题可以通过市场手段解决,市场可以从过去吸取教训。

上证报头版评论:重组新规释放活力 严防炒壳炒差

系统设计更有针对性

放松不是头脑的问题,而是基于市场的现实和时机。

例如,取消“净利润”指标。投资银行家告诉记者,实际上,这个指标是最容易“触线”的。有些公司净利润为负或利润较低,因为业绩基数太低,即使他们以总资产、净资产和小企业规模购买轻资产,也会引发借壳,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一些陷入困境的公司进行重组。

同时,进一步缩短“累计首次原则”的计算周期,从原来的60个月缩短到36个月,以及支持借壳融资的设计都是考虑到企业的实际需要而做出的改变。“三年期的可预测性更强,降低了因预期不明而错过最佳交易时间的可能性。”一些分析师认为。借壳可用于支持融资,使公司在获得注入资产的同时获得营运资金,提高后续整合的效率。

上证报头版评论:重组新规释放活力 严防炒壳炒差

另一个放松后门的机会是市场生态的持续改善。高估值的顽疾已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5年,a股市场重组目标的平均增加值率从201%上升至737%,并在2016年达到峰值,部分目标甚至超过400倍。2017年和2018年,标的资产的平均升值率分别降至340%和280%。就标的资产的类型而言,收益的实体来源也已经开始,更多的是关注重组后的协同效应,而不是“眼球效应”。在早期阶段,很难找到经常跟随这一趋势的并购痕迹。

上证报头版评论:重组新规释放活力 严防炒壳炒差

对重组混乱的监管只会增加

放松有条件和前提,自然也有底线。

放松并不意味着借款是无条件的。事实上,此次修订只是对借壳标准的微调,核心并没有改变——借壳资产仍需符合ipo条件,而创业板的借壳资产也需要属于符合国家战略的高科技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放松并不意味着劣质资产可以大摇大摆地上市,系统的“墙”仍然很高。

来源:武汉新闻信息网

标题:上证报头版评论:重组新规释放活力 严防炒壳炒差

地址:http://www.i0dm.com/whzxxw/9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