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03字,读完约3分钟
⊙韩主编
解决金融业内部结构失衡是当前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在昨天由瞭望智库主办的“2019中国新金融峰会论坛”上,原银监会副主席王肇星直言不讳地指出,金融供给结构与有效金融需求结构的失衡不仅影响了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服务实体经济,也导致了金融风险的积累。
如何具体解决这个问题?在论坛上,来自监管部门、行业和学术界的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建议和意见,为金融业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的合理需求,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提供了许多“良方”。
“扩大直接融资”被提及最多
金融业内部结构失衡的最突出表现是对间接融资体系的高度依赖和直接融资比重低。因此,“扩大直接融资”是大咖啡参与者昨天提出的建议中提到最多的。
王肇星指出,要进一步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不断扩大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的比重,增加长期资金供给,从而更有效地支持科技创新和创新驱动。
“目前,银行主导的间接融资仍占全社会融资的80%至90%,是一种不平衡的金融结构。”王肇星认为,这种结构容易导致过度依赖银行信贷和金融风险高度集中。
中国保监会财产保险司副司长姜银敖补充称,直接融资在中国社会融资总量和今年社会融资增量中所占比例很低。因此,要努力改革金融体制结构,建立强大的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为股权等直接融资提供巨大的资本“活水”。
具体来说,“保险公司具有‘资本转换者’的功能,可以将债务侧的闲置资金转换为资产侧的稳定资本,是资本市场的重要建设者。”因此,是否可以考虑从国家平台注入资金,引入社会资金,支持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增强资本实力,打造一批世界级企业。”姜银奥提议。
对于非金融企业来说,通过股权融资增强资本实力自然会降低自身的杠杆作用。因此,姜银敖认为,我们可以考虑以科技股为契机,建立多元化的资本市场,支持实体企业的发展。例如,是否有可能为上市公司小额股权再融资建立一个快速审批渠道,或者允许合格的股权投资公司上市融资。
建立稳定融资的长效机制
关于金融业的结构性失衡,“长期融资与短期融资的失衡”尤为令人担忧。“在‘融资难、融资贵’的背后,是不稳定的融资和不可预测的借贷,因此好公司很容易破产。”尹分析认为,因此,稳定融资的长期机制至关重要。
如何建立这一长期机制?在姜银看来,融资困难的问题可以通过长期合作来缓解。我们可以借鉴德国和日本银行与实体长期稳定合作的做法,支持银行与实体深度合作,以信贷代替抵押促进融资便利,鼓励中长期贷款,改变短期贷款和长期投资的现状,降低成本。
其次,通过整顿混乱来缓解昂贵的融资。尹指出,前几年的伪金融创新造成了“双利率体制”的怪现象,推高了实体企业的融资成本。继续推进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的回归原点,规范表外业务和渠道业务,推进新一轮高层次开放,逐步降低社会融资的不合理成本
仅仅依靠金融机构的努力是不够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主任黄表示,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不仅是金融企业的问题,也是中小企业实体经济信用不足的问题。
“因此,我们必须做好政策引导,告诫企业要避免高负债现象,避免产能过剩,避免四面出击、处处张弓的现象,避免环节过多、串联运行的现象,避免目标过高、生疏现象。”黄对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