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其办学历史上翻开新的篇章。近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未来城校区正式开放,欢迎首批大学生入住。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未来城市校区位于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了改善办学条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教育部和武汉市的支持下,于2013年开始建设未来城校区。它花了6年时间建成,可容纳10,000人。8月25日上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南王山校区材料与化学学院和环境学院的学生乘坐10辆公交车完成了第一批报名。
据介绍,在今年9月1日学校正式开学之前,未来城校区将迎来5000多名来自材料与化学、环境、地理与信息工程、计算机、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际重点实验室、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地理信息系统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二年级及以上本科生。2019级新生今年不会进入未来城校园。
为确保搬迁迎新期间的交通秩序,未来城校区将于8月24日至9月1日实施临时交通管制,统一管理小型机动车辆、师生自驾车辆、所有定居单位的搬迁车辆以及生活保障服务单位的送货车辆。园区遵循车辆优先通行和迎新的原则,进出园区的车辆听从现场交通秩序维护人员的指挥。为了欢迎老师和学生,校园内的所有教学单位都准备了教学设施、实验室设备和设备用品。
为了组织未来城市校区的学生搬迁,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发布了搬迁工作计划,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并举行了多次协调会,在学校各单位之间分配任务。此外,学校还发布了搬迁安全通知,就学生行李的标准包装、人身和财产安全、交通等问题给予热情提示。未来城校区安排了早、中、晚三个时段的检查和签到,并对领班、检查员和检查员实行实名制签到管理。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未来城校区总建筑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功能布局包括公共资源共享区、院系科研区、生活后勤服务区。图书馆位于整个校园的核心,也是整个未来城市校园的标志性建筑。在公共教学楼和校园图书馆之间架设了两座横跨“五大湖”的桥梁,以确保学生上课期间和课后的安全和方便。这两座桥连接南北,象征着该校20世纪70年代在北京办学的历史,以及南迁后在新校区的第二次创业。此外,校园中的大学生活动中心也是主要建筑之一。这座建筑有现代的形状。建筑特色与学校的专业特色一致,借鉴了岩石自由多变的形状和堆砌方式。
"未来的城市校园在建设中充分考虑了绿色和环保因素."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城校区的17栋宿舍楼顶部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板,当光线好的时候,太阳能电池板可以向宿舍楼输送17800千瓦时的电能,供师生使用。校园中心有两个处理池,可日夜连续处理雨水等各种污水。净化水可以用来灌溉校园里的树木、花草,也可以流入人工湖。安装在校园图书馆地下室的地源热泵就像一个巨大的空开关,可以在地球和建筑之间传递能量,每年减少建筑能耗20%左右。冬季地源热泵将土壤和水源的热量送入室内;在夏天,室内热量被传递到土壤和水,使室内凉爽空气体。
未来城校园公共教学楼的设施体现人性化设计。学区教室的黑板不仅可以用传统的记号笔在黑板上书写,还可以用手指在多媒体显示屏上书写、修改和显示。对于不同年级和年级的学生,教学区教室内的桌椅展示采用不同的方式:教室内的一些桌椅朝向同一个方向,方便学生听课;有些呈正方形,便于老师和学生在会上讨论。一些教室桌椅以三角形自由形式排列,以方便学生之间的小组讨论和交流。未来城校区的宿舍里有四名本科生、两名研究生和一名博士生。学生宿舍衣柜、书柜、书桌等家具一应俱全,还有独立卫生间、小阳台和淋浴房。
“未来城校园将成为全新的高端人才培养基地、尖端科技创新基地和先进工业技术研发基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城市大学校园的建成和运营凝聚了该地区所有成年人的智慧和心血。它不仅是全体师生乘势而上、取得良好成绩的工作结晶,也是办学条件的历史性改善,将进一步为学校建设国际知名的地学研究型大学、保存其根基奠定坚实的基础。
标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新校区开幕
地址:http://www.i0dm.com/whjy/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