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93字,读完约5分钟
石家庄10月3日电(李晓伟郝烧)繁华的河北省会石家庄中山道上,一面五星红旗挂在电线杆两侧,石家庄市“第一地标”石家庄解放纪念碑,屹立在百年大石桥旁,庄严安静。
石家庄,简称“石”,旧称石门,新中国“开国第一城”。 不仅是全国解放的第一个大城市,中央人民政府的前身华北人民政府也在这里成立,新中国的金融等许多事业也从这里开始,是“新中国城市从事的试验田”。 70年来,这个红色基因已经融入血脉的城市奋发进取,变成了京津冀世级城市群的中心城市。
“夺取大城市的创例”
“全师收重镇全灭,不教胡马返回秦关。 巩固战略开辟了新的一面,长期困扰着人们。 ”。 在石家庄解放纪念碑上,朱德总司令官的“攻陷石门”花了40多年的时间磨练,至今仍很引人注目。
1947年11月6日,石家庄解放之战拉开帷幕,应朱德“勇敢加技术”的要求,晋察冀大军仅6天6夜就攻占了国民党称之为“坐三年没问题”的石门。
“这是一场巨大的胜利,也是夺取大城市的创制例”,解放石家庄的第二天,朱德发了表彰电。
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攻防战中克服的第一个大城市,在解放战争的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这个角色获得了正太、平汉、石德铁路的交通枢纽,将晋冀鲁豫和晋察冀两大解放区完全合二为一,党中央顺利迁至西柏坡,为立足华北指挥全国战局创造了条件。 石家庄也因此被誉为“开国第一城”。
中央人民政府从这里走来
在离石家庄解放纪念碑100米的地方,有一座有艺术气息的8层建筑,这里以前是一座3层的小楼,挂着几十年的“人民电影院”的招牌。 71年前,华北人民政府成立在这里。 现在,这栋楼设置了面积小的“华北人民政府成立大会会场纪念馆”。
1948年8月7日,华北各地选举产生的542名人民代表聚集在石家庄人民电影院(当时称为人民礼堂),参加了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 董必武当天庄严宣布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成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前奏和雏形”。
同年8月18日,会议选出华北人民政府委员27人,组成了华北人民政府委员会。 9月26日,华北人民政府宣布成立。
随着战况的迅速发展,建立全国性政权很快成为现实。 1949年2月,华北人民政府迁至北平市(北京旧称)。 之后,中央人民政府各部委在华北人民政府的基础上迅速成立。
中国人民银行在这里诞生
在离“华北人民政府成立大会会场纪念馆”几百米远的中华北街上,繁华街高层建筑中隐藏的灰砖小楼经常挽留人。 这里是“中国人民银行设立旧所在地纪念馆”,俗称“小灰楼”。
走进一楼的特设展览室,就像打开了那个尘封的漫长记忆。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这里宣布成立,发行了第一批人民币。 这标志着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混乱的金融、货币制度的灭亡和新中国统一、独立自主、基本稳定的社会主义货币信用体系的建立。
董悦芳是该纪念馆的副调查员,年她的工作部门调到了“小灰楼”,直至现在。 七年来,她体会到了前人们的革命精神。 “《小灰楼》是全国银领域的圣地,在这里可以非常荣幸和骄傲。 ”。
“石家庄是英雄的城市,红色的城市。 ”。 参观“小灰楼”的游客王家良感叹在石家庄工作了16年,这个城市的革命历史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经过时间的考验,《小灰楼》就像经历过沧桑的老人一样,见证了新中国金融事业的开始,记录了它的红色历史。
从“只有一条街”到现代化大都市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宣布成立,“开国第一城”石家庄也翻开了历史的新篇章。
解放初期,石家庄经济基本处于贫困二白的状态,只有大兴纺织厂、铁路大工厂等几家公司,产值微乎其微。 整个城市的人口不到10万人,城市的面积只有约12平方公里……一切都令人扫兴。
解放以来,石家庄坚持快速经济发展不动摇,经济总量大幅迅速上升,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切实谋求事业总基调,贯彻新的快速发展理念,以供给方结构改革为主线,加快现代产业结构的构建,全面加快新时期现代省会、经济强市的建设。
现在的石家庄、中山路核心区继续繁荣,万达、万象天成等商业副中心逐渐形成,中央商务区建设全面展开,城市经济繁荣迅速发展。 世界上最大的双向吊索结构国际会议展示中心建设并投入使用,国际通用航空博览会、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国际动漫游戏产业博览会等系列展会成功,城市影响巨大,可信度越来越高。
根据公开资料,石家庄市整体生产总值从1949年的2.4亿元每年增加到6082.6亿元(人民币,下同),增加到2533倍。 1949年,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65元,去年达到5.6万元,增长了856倍。
“刚解放的石家庄只有一条街,最高的是两三层楼,街上是马车和洋车,只见过两辆车。 ”。 1949年从医学院毕业就职于石家庄的刘世锡老人说,石家庄现在正在迅速发展成为繁华的现代化大都市,“有三环,有地铁,国际机场可以连接世界”。
现在的石家庄成为京津冀世级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之一,也是河北这个京畿大省的政治、经济、科技、金融、文化和新闻中心。 这位住在日新月异充满活力的城市,退休后多次去看病的刘世钹说,自己必须一直学习,赶上这个城市的迅速发展。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