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82字,读完约5分钟
说到“二弹一星”的功劳科学家孙家栋,无数“中国第一”与他的名字紧密相连:中国第一导弹、第一人造卫星、第一科学实验卫星、第一反馈式遥感卫星、第一通信卫星、第一资源探测卫星、第一北斗导航
中国之声特别节目《功勋》,今天让我们接近这个“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二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企业的原高级技术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家栋。
刻骨铭心的教训:质量是宇宙飞行的生命
1962年3月21日,我国首次独立研制的弹道导弹“东风二号”在酒泉卫星发射场发射。 没想到起飞后导弹马上失控,坠落在离发射塔架子只有300米的戈壁里,炸毁了直径30米的大洞。
所有的参加者都傻了。 “东风二号”导弹总司令官林津绕着导弹爆炸的大洞转,流泪说:“这个洞是我的,打算埋在这里。”
几年后,孙家栋对这次失败毫不释然。
孙家栋:“掉下来,离你这么远就掉下来。 脑子里一点想法都没有,我说做这个还会下来吗? 那时傻了,蒙上了眼睛。 特别是你在大沙漠中,你站在东边,发射点正好在西边的位置。 那时太阳已经下山了,一半的天空都是红色的。 ”。
为了查明失败的原因,数百人弯着腰摸索着寻找导弹的碎片。 有人一边捡一边擦去了眼泪。 连续几天,那块沙子几乎被刮掉了一层,孙家栋和同事们拼命收集所有的碎片,重新制作成导弹。 逐一调查,他们找到了失败的根源。
孙家栋:“最后发现一根导线断了,剩下一米多长。 用x光一拍,里面断了。 只有在遭遇如此多次巨大的失败时,才认识到质量是生命,质量是宇宙飞行的一切。 ”。
每次发射都坐在指挥大厅里,孙家栋喜欢听两个字的“正常”。 在所有“正常”的背后,整个宇航员都是对“质量是生命”的高度认可,始终是严格、谨慎、细、实的商业风格。
2007年10月24日18点05分,中国第一枚搭载月球探测卫星嫦娥1号的长征3号甲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3号塔上点火发射。 (资料来源:上海证券报)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扬眉吐气!
孙家栋总结了7年学习飞机,9年制造导弹,50年发射卫星的职业生涯。 说到关键的几次人生选择,他总结成一句话,这就是“国家需要,我来做”。
1957年,在苏联留学的孙家栋在莫斯科大学礼堂听到毛主席的名言。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毕竟是你们的。 你们青年人很好,正处于繁荣时期。 就像早上八九点的太阳。 我把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
毛主席第一次听到孙家栋的时候,青年的血液突然沸腾了,他说:“那时国家决定需要你做什么,就做了。”
1967年,钱学森亲自让38岁的孙家栋担任“东方红一号”的技术总负责人,进行了9年导弹研究的他开始了“转向”,由此开始了一生的卫星事业。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颗人造卫星发射国家。 孙家栋坦率地发射了“东方红一号”,最大的心情是“扬起眉毛呼气”。
孙家栋:“这个事件,在中国是做到了的。 有了! 发表后,我们马上向天安门跑去,到了就进不去了,人山人海,大家都在庆祝,很有成就感。 兴奋! 我不是搞文学的,无法形容。 ”。
今年90岁的孙家栋亲自参与目睹了中国的宇宙飞行从“一张白纸”到成为宇宙大国的整个过程。 据统计,曾经在孙家栋指导下发射的卫星占整个中国航天发射的前100颗卫星的三分之一,这一架飞机已经与孙家栋的人生经验融为一体。
他是最年轻的“二弹一星”元勋,也是最古老的卫星工程总设计师。 2004年,我国正式开始月球探测工程,已有75岁高龄的孙家栋重新上阵,引起了工程总设计师的重任。 很多人不理解已经出名的孙家栋为什么接受这个充满风险的工作。 如果失败了,他灿烂的航天生活可能会投下阴影。 孙家栋还是说:“如果需要国家的话,我来做。 ”。
2007年,“嫦娥一号”卫星绕月球成功的信号回到指挥中心时,人们欢呼、拥抱、握手祝贺,孙家栋走到偏僻的角落,转身,掏出手帕,擦去眼角的眼泪。
孙家栋:“诞生于兴奋的、中国这片热土,能从事航天事业迅速发展的幸运,这种成就感确实一辈子也忘不了。 所以有人告诉我,你做了这么多卫星,觉得哪个卫星最兴奋,我告诉他们。 这不太简单,每次都有很难的事件。 ”。
孙家栋是左撇子,为了上学学会了用右手写字。 年轻的时候,他有左右张弓打乒乓球的妙招。 在工作中,他也有“逆向思考”的奥秘,经常有令人意外感叹的构想和想法。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评价说:“孙先生是善于简化复杂问题的“名人”。”
最年轻的“二弹一星”元勋:荣誉归集体
2009年,80岁生日,孙家栋收到了98岁钱学森的签名信。 钱学森在信中说:“你是我当时很享受的年轻人。 我听说今年是80岁生日。 衷心祝贺。 你是中国航天事业迅速发展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优秀科学家,也是中国航天事业的证人……。
孙家栋,今年最年轻的“二弹一星”元勋今年90岁了。 面对正确的荣誉,他说:“我很不安。 我为所有宇航员获奖了。”。
孙家栋:“航天事业绝对是集体的荣誉,这东西不依赖集体的成果,天时地利人和,没有这个绝对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