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55字,读完约4分钟
1955年,随着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在新疆准加尔盆地诞生,戈壁油田“克拉玛依”的名字传遍了大江南北。 克拉玛依,维吾尔语的意思是“黑油”。 现在这个“产于油,产于油”的戈壁油城,在世代有“匠人精神”的克拉玛依人的建设下,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克拉玛依成为“一带一路”的璀璨明珠。
由油产生的石油工人打造世界油城
。 克拉玛依市的行政南广场上,竖立着58米的城市雕刻“克拉玛依之歌”,整个雕像以凤凰为基本形象,象征着老中青三代石油人艰苦奋斗的辉煌历史。 在这个常住人口大半是油田职工的城市,几代石油人艰苦创业,不懈努力,双手履行着“我为祖国献出石油”的庄严承诺,另外,用无私的献身写下了日新月异的迅速发展章。
从第一代劳模卡依霞可可思汗、禹秀珍、齐月梅,到谭文波、陈其亮、肉孜麦提巴克等近年出现的先进员工的典型,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一直持续着。 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卡拉迈油田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1979年,克拉玛依发动了“百口泉油田开发大会战”,建设了我国第一个年产量百万吨的油田。 2002年,中国西部第一个年产量达数千万吨的原油大油田。 现在克拉玛依油田的油气当量连续16年稳定生产1000万吨/年以上,智能油田建设也为油气生产注入了新的动力。
1995年开始建设“数字油田”,到2008年在全国率先建设“数字油田”,新闻化建设并没有因克拉玛依而停止。 2008年克拉玛依油田逐渐转变为全面感知、自动驾驶、趋势预测、优化决策的智能油田。
60年来,克拉玛依陆续开发了30个油田,建设了国内最大的储气库,累计生产原油超过3亿吨,石化产业为克拉玛依经济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现在的克拉玛依油田不仅具备强大的油气勘探、开发、精炼能力,而且具备强大的面向世界的油气技术服务能力,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明珠城市逐渐雏形。
长期为巩沙漠戈壁宜居城市
“草、水、鸟都不会飞”这是60年前克拉玛依市的写照。 卡拉迈市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边缘。 这里气候恶劣,极度干旱和缺水,植被稀少。 但是,在世代克拉玛依“工匠”的努力下,现在的克拉玛依创造了广阔的戈壁变成绿树,无人烟宜居的城市,经济迅速发展和生态改善齐头并进,互相促进绿色迅速发展的奇迹。
卡拉迈被称为种树“第一人”的王延明,从1985年开始在这片沙漠的戈壁种树,今年88岁的他亲眼目睹了克拉玛依从戈壁沙漠开始适合住在城市里。
“那时种一棵树比养育一个孩子难。 ”想起刚开始种树的经验,王延明不禁感慨。 现在,在无数克拉玛依人的努力下,原来的不毛之地已经“树木茂盛,百草丰富”,曾经缺水的石油城实现了临水而居住。
今天克拉玛依全市绿化目标率达到43.23%,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1.63平方米,基本上形成了“河、湿地、森林、湖”的生态联系。 从前风沙肆虐,不适合人类居住的戈壁沙漠逐渐变成了天蓝色的水清澈绿色的宜居城市,成为了真正的“沙漠美人”。
另外克拉玛依人的生活质量也在提高:智慧城市建设持续推进,医疗条件持续改善,教育资源丰富,养老服务更完善。 近年来,克拉玛依市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案例奖”等荣誉称号。
精致的城市改变了多样性迅速发展
为了解除许多资源型城市“用油兴起,油耗尽”的“资源诅咒”,2010年克拉玛依提出“创建世界石油城市”,油气生产、炼油化工、技术服务、机械制造、石油储备、工程教育“六大基地”
近年来,卡拉迈从“地下”走向“云”,新闻产业也成为卡拉迈变革创新的突破口。 克拉玛依产业园自年开园以来,凝聚了航道云服务数据中心、中国石油新疆区域数据中心、中国移动集团新疆数据中心等国家重点项目和新闻产业的重要公司。
现在克拉玛依主导石油化学经济,形成多元经济高速发展的产业结构。 根据计划,与今后的卡拉迈、云计算产业园、通用电气产业园、现代农业示范园……以前流传下来的石油化学工业一起,共同构成城市经济的支柱系统。
乘坐“一带一路”快车的克拉玛依市现在不仅离海边近,离世界也很近。 日前,将巴基斯坦瓜达尔港海鲜运往卡拉迈的当地公司新疆宇飞国际渔业有限企业定居瓜达尔港自由贸易区,成为瓜达尔港自由贸易区内中国新疆第一家定居渔业公司,成为巴基斯坦证监会颁发营业执照的第一家中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