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775字,读完约9分钟
“三公”的经费减少
“三公”经费的减少,一是中央部门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国务院“约法三章”的关系要求,严格控制和压缩“三公”经费支出。 二是受客观因素的影响,一部分由于公海、外事接待任务没有实施,公务车的支出减少了
《中国信息周刊》记者/徐天
6月20日,财政部部长刘昆向13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作了国务院关于年中央结算的报告。 他说,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资金支出共计43.6亿元(包括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安排经费),比预算数减少17.87亿元。
从2011年开始,中央各部门向社会公开部门结算和预算,到现在已经7年了,每年公布的预算数和结算数都在下降。 从结算数来看,中央本级“三公”的经费结算数为每年43.6亿元,但2011年为93.64亿元,前者比后者减少了一半以上。 从预算数来看,中央本年度的“三公”经费财政预算额为58.8亿元,比2012年的预算79.84亿元减少了21亿元。
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三公”经费减少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中央部门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国务院“约法三章”的关系要求,严格管理和压缩“三公”经费支出。 二是受客观因素的影响,一部分由于公海、外事接待任务没有实施,公务车的支出减少了。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白景明告诉《中国信息周刊》,应该科学地看待这个问题。 据说“三公”的经费减少是因为一方面严格控制,另一方面由于市场价格等原因下降了。 "如果市场价格上涨,经费可能会有一定的变动. "
从公开到细分
中央各部门相继公布“三公”的经费是在2011年。 2011年5月,国务院提出中央各部门公开本部门2010年度“三公”经费结算数和2011年“三公”经费预算情况。
“三公”经费是指国家(境)费、车辆购买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
2009年,首次公开了中央财政收入、中央财政支出、中央本次级支出、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等4张预算表。 201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的中央财政预算12张表全部公开,复印件涵盖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公开财政预算的动向也扩展到中央部门和各省。 2010年,提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部门预算的98个中央部门中,公开了75个部门预算。 18个省(区、市)财政也公开了本地区的公共财政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
2011年,27个省(区、市)财政公开,20个省(区、市)公开了省直部门的部门预算。 国务院对此提出,98个中央部门必须公开部门预算和结算,同时公开“三公”经费的预算和结算。 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也要对照中央财政方法,公开相应的消息。
那一年,最初公开“三公”经费预算的是科技部,2011年由财政资金安排的海外(境)费、车辆购买和运行费、公务招待费3个经费预算为4018.72万元。 公开第二个“三公”经费的是中国工程院。 与科学技术部相比,他们不仅公开了当年的预算数据,还公开了2010年的结算数据。
之后,陆地上一些中央机关继续公布数据,但通常只公布简单的数字。 审计局是其中的例外。 “《因公出国》消费共计617万元,69个小组368人。 “巴士”的经费、车辆的购买支出为115万元,新购买轿车的2辆(每辆25万元)、轿车1辆(每辆27万元)、越野车1辆(每辆38万元)实际巴士有206辆,平均每辆的运行维护费为5.41万元。 接待“公务接待”经费,涉外接待支出140万元,接待海外来访24个团体139人。 ”。
最终,94个中央部门于2011年7月公布了“三公”的经费。 其中一些部门选择在星期五、周末或晚上发表。 发表后也只是放在官网上不显眼的位置。
一位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由于预算没有“三公”经费科目,中央各部门从总预算中剥离了接待、出国、汽车相关的经费。 部门之间口径不同,数据千差万别,真实性也不太好评价。
“公布的数据太模糊,相关财务规定也没有公布,比较困难”这个专家认为仅仅公布这两三个数据是不够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2012年7月,各中央部门再次公开了“三公”数据。 关于2012年当时的预算数,依然是出国,巴士的购买和运行,接待3个费用分别是多少,合计是多少? 关于2011年的结算数,除了3件费用分别是多少、合计是多少之外,还增加了其他消息。
最先公开的是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和财政部。 发表出国费用时,两部门都发表了第一年度的出国集团和人数。 南水北调办公室2011年的出国费用为191.57万元,其中有8个小组,34人出国,人均约5.6万元。 财政部有208个团体,939人出国,人均约2.8万元。 在宣布公共汽车的购买和运行费用时,南水北调办公室于2011年将144.9万元用于此,当年持有23辆车辆,没有新购买车辆,汽车的运行费为6.3万元。 财政部在公共汽车方面支出1680.02万元,当年拥有车辆368辆,新购买5辆车,车费4.17万,新车平均价格23.99万。 公布结算数需要时间,两个部门只公布了金额数,分别是42万5700元和348万8100元。
之后,除了第一年没有公布“三公”经费的三部门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外,其他中央部门也在同月陆续公布了“三公”经费的结算数、预算数,很多部门也相继公布了海外团体、人数、拥有车辆数、新购买车辆数。
年,“三公”经费结算数的公开有了更细微的变化,各部门首次公开了上年度的公务招待费相关的批次和人数。 比如农业部宣布去年的公务招待费为929.87万元。 其中外事接待支出331.76万元,共计426批,接待3075人。 国内公务接待支出598.11万元,共接待7150批,55598人。
一位学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政府又向“三公”日光浴迈出了一步。 由于各部门和单位的规模和功能不同,“三公”支出不能只是比较数字。 但是,通过不断扩大的公开范围和越来越细分的数字相结合,可以告诉政府明确的支出,这也是公共监督越来越有力的表现。
改革迫在眉睫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白景明告诉《中国信息周刊》,近几年,“三公”的经费经常下降,其中减少最多的是公共汽车的购买和运行费。 2012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预算中,公出国费为21.45亿元,公务车购买和运行费为43.48亿元,公务招待费为14.91亿元。 中央本级年度“三公”经费预算中,公海(境)费19.49亿元,公务车购买和运行费33.03亿元(包括购置费2.39亿元,运行费30.64亿元),公务招待费6.28亿元。
这几年,公共汽车的购买和运营费的预算减少了10亿元左右,公务招待费的预算减少了8亿元左右,公海出国费的预算减少了2亿元左右。 近年来,公务车制度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公务车的购买和运行费逐年下降,而且下降金额非常明显。
另一个减额是公务招待费。 年,《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颁布,严格规定了公务接待的流程。 包括对方一定要发公文,接待结束后,接待单位必须如实填写接待名单,由相关负责人审查。
接待处的详细情况也已经决定了。 例如,受理对象必须按照规定的标准自己吃饭。 确实,根据员工的需要,接待部门可以一次性安排员工的饮食,严格管理陪同人数。 接待对象在10人以内的,陪同人数不得超过3人。 超过十人的,不得超过接待对象人数的三分之一。 员工不得提供香烟和高级酒。 个人会议所,不要采用高成本的饮食场所。
另外,接待单位不得超过标准接待,不得组织与旅行和公务活动无关的参观,不得以任何名义赠送礼金、有价证券、纪念品、特产等。
白景明说,这些规定体现了“严格接待”四个字,公务招待费也大幅减少,预算内的减少额比不上公共汽车的购买和运行费,但减少幅度比后者高。
另一项支出是因公务出国的费用。 从年开始,《省级以下国家职工关于公务临时出国的意见》《公务临时出国经费管理办法》等文件陆续出台,规范了出国问题。 制定了不同级别的公务员可以使用的交通工具、住宿标准,制定了伙食费、公费。 另外,确定了出国访问的申报程序,大致各地区各部门的正职和政府序列省级人员每年不超过(境)一次,负责外事、商务的省级人员根据业务需要严格安排,其他省级人员在一个任期内向外国(境)两次以上
对访问团的人数、国家的数量、在外逗留天数也设定了最高的限制。 例如,访问团的总人数不得超过6人,不得带配偶和孩子,每次不得访问3个国家和地区,逗留时间不得超过10天。 一般来说,访问两个国家不超过8天,访问一个国家不超过5天。
白景明说,只有规定公务出国的细节,制定科学合理的支出标准,才能降低出国费用。 “也有出国集团数、人数都在增加的年份,但支出额没有增加,证明了这些规定是合理有效的。 ”。
但是,也有专家指出“三公”支出越少越好,各部门和单位的规模和作用不同,不能只看数字的增减。 如果一味地追求支出的减少,势必会过度。
但白景明认为现在显然不正派。 他认为“三公”支出是必要的支出。 否则,可以直接取消。
“必须科学地看待这个事件的减少是因为被严格控制了,根据市场价格等因素也在下降。 相反,如果市场价格上涨,支出可能会有一定的变动。 总之,该花的钱一分不少,不该花的坚决不花”。 白景明说。
(《中国信息周刊》年第24号)
声明:《中国信息周刊》的稿件业务是书面授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