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76字,读完约2分钟
减少径流污染的三维植被缓冲区
6月1日,青山河滩二期揭牌。对市民来说,能感受到的最大变化将是曾经坚硬的护坡堤坝不复存在,只有坐落在长江边的公园式滨水景观绿地。
从二七长江大桥望去,武清大堤变成了一系列平缓的山丘。整个缓坡被一大片绿色植被覆盖。
碧水集团水务投资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青山河滩绿化面积占80%,是目前所有河滩中比例最高的。
大量植被和缓坡的建立不仅是为了美观,也是为了在更大程度上降低雨水径流速度和污染负荷。
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的要求,滨水绿化控制线内的绿化带应设计为植被缓冲区,以接收邻近城市道路等不透水径流雨水。
根据本规范,在青山河滩二期工程建设过程中,通过缓坡型改造,武清堤边坡由1:6变为1:15,增加了坡面面积,导致坡面雨水径流增加。
同时,为了防止岸坡水土流失,在岸坡两侧种植大量的植被,包括树木、灌木、野花和草坪,形成三维植被缓冲带,通过植被的阻挡作用降低岸坡径流速度。
该负责人表示,由于堤坡高于临江大道,路面径流不进入堤滩区域,堤滩区域的径流污染负荷大大降低。
植草沟渠、雨水花园和下沉的绿地保留雨水。
传统城市建设模式下的硬化路面遇到雨天时,主要依靠管道、渠道、泵站等设施排水,以“快拆”、“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相比之下,以前土壤不太容易积水。
为此,武汉积极推进城市海绵化改造,强调优先采用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绿地等“绿色”措施组织排水。
青山河滩二期以堤顶中心线为界,面向水面和海滩的岸坡部分雨水被吸收到滩内,水面后岸坡雨水进入临江大道雨水系统。
在海滩上,公众可以看到许多吸水的“海绵因子”,如生态草沟、雨水湿地和湿池塘。这些地区可以从生态角度收集、调节、储存和净化海滩和堤岸上的雨水。净化后的雨水还可用于植被绿化、维护和浇水。
据介绍,整个堤防和海滩分为4个集水区,每个集水区都有“海绵城市”的功能。
不可避免的硬化区域,超过70%的地面铺路材料由透水材料制成,这些材料从表层到基层具有良好的透水性。
《长江日报》的记者在现场看到,当工作人员进行泼水测试时,流水碰到地面时,自然会透过透水砖。几秒钟之内,路面就会变得又干又干。
值得一提的是,与传统绿地不同的是,青山河滩二期绿地的标高低于邻近的硬质地面。除了通过可渗透路面渗透之外,超过渗透能力的雨水可以自然地排入周围凹陷的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