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99字,读完约8分钟
24日,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以下简称“示范城”)城市设计方案全球招标首次公开,4家中外企业入围。7周之后,将确定一个获胜的计划,并据此制定城市设计指南。
2014年3月26日,在中法两国元首的见证下,两国政府代表签署了《关于在武汉市建设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市的意向书》,明确了武汉市蔡甸区生态城市的定位,以低碳生态和工业城市一体化的理念构建了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模式。这是继中新天津生态城之后,中外政府最大的生态城项目。
来自中国和法国的专家花了2年时间进行了9次深入的讨论,最终确定了城市建设的框架。一个月前,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总体规划(2016-2030)获得批准。
该市位于后官湖北岸,蔡甸区城关以东,三环路以西,濒临汉江。地势南高北低。在南部是低而平缓的丘陵地区,如马鞍山。北部是以石湖为中心的湿地水网。新田大道(原汉阳大道)沿着丘陵和湿地的交界处穿过,将示范城市分为南北两部分。新田大道平坦开阔,是示范城市中最集中的商业和居住功能区。整个商住功能区从东到西就像一条“扁平带”,环绕着示范城市的“腰”。北方的石湖湿地就像示范城市的“眼睛”,生动而优雅。
根据山水的自然基础,中法专家将示范城市规划为中国第一个道路网密集、街道小的城市。
这条路非常拥挤。
有些地方相距不到100米。
规划专家谢德兵介绍说,示范城市位于一个小的街道城市,城市街区由一个密集的道路网分隔。
示范城市的道路网约为每平方公里11.7公里。这相当于在一个一公里长的正方形街区内,将11条道路并排排列在同一个方向上,每条道路的平均间距不超过100米。
一位法国规划专家解释说,在武汉的解放大道上,两边的建筑紧密相连,在很长的一段里没有缝隙。两边的建筑就像一堵高墙,拥挤着主干道上的行人和车辆。人们想看看建筑物的后面,但是他们不得不绕道智村附近的一个大街区。“如果解放大道两边每隔100米就有一条路,许多去后街的行人就不必在那里换车了,城市生活的节奏就会放慢,效率也会提高。”
过去,中国的城市设计借鉴了前苏联的功能群体思想。这种设计理念强调功能集中、大型街区和组团以及中间宽阔快速的交通网络。在许多地方,裙楼和栅栏都建在四角,形成了一个公众无法自由到达的大区域。一些大的单位占据了整个大的街区,而且通常有几公里长和几公里宽。人们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在这个区域四处转转。
根据密集路网和小街区的概念,示范城市平面图上的核心生活街区非常小,街区内的路网密集。一条街穿过新田大道上的街区,每隔两三栋楼。从现在起,住在城市里的居民可以乘区间公共汽车或自行车下楼,他们不必绕道,使外出更容易和更方便。
“反计划”
利用自然地貌,不加改变。
中国城市规划研究院的董克博士说,示范城市规划相当于在山川之间轻轻放置城市街区。
示范城市的规划原则是“反规划”,即尽量不改变自然景观,做任何适合每个地方的事情。示范城市被群山、湖泊和水网密集覆盖。利用自然地形来设计积木,不能像电路板那样呈正方形,而必须根据自然景观来布局。
从规划示意图来看,新田大道沿线的商业和居住功能区并不十分规则。大楼里有许多绿色的小块,没有规划的建筑块。商业和住宅功能区的外围角落也不是正方形,在山附近留下许多空白色。
专家解释说,留下空白的地方正是山川相连的地方。示范城市的规划原则是不改变原有的地貌,这些地方要为生态留下空间。“反规划”不仅是为了保护现有的地貌,也是为了尽可能地恢复以前的面貌。例如,为了治理石湖,当水位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时,应该恢复湖区。
石湖原有的养殖圈已被拆除,其周围的密集鱼塘和荷塘也已停止运行。目前正在设计第三轮石湖治理计划。水位高时,湖区将从目前的3平方公里恢复到10平方公里。
为了保持石湖的“正常呼吸”,设计者在南部地区增加了连接石湖与汉江和后冠湖的港口运河,形成了生态城市的基本水系网络。具体方法是修建一座通往汉江的双向泵站,加深和拓宽连接汉江的天然沟渠,以利于汛期和枯水期石湖水面的基本平衡。
有机体的自由迁移
自然生态环境没有断点
在关于示范城市规划的讨论中,法国专家小组认为,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设计的第一视角不是人,而是自然。评判的标准是允许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种生物自由活动,并保持当地生物的多样性和均衡发展。
保护生物多样性一直是每个专家组讨论的首要议题。
新田大道沿线的商业和居住功能区分布在马鞍山和石湖之间的东西向地带。如果不进行处理,植物和动物从北到南在山和水之间的迁移路线将被阻断。
根据平面示意图,东西向商业和住宅功能带上的每个小街区设计为南北向的长条。街道段道路两侧为绿色轮廓道路,走廊内为草坪、绿化带、湿地等野生自然环境。这些走廊连接商业和居住功能区南北两侧的自然环境,以促进动植物的生长和迁移。在宽阔的主干道下,设计师还设计了多条生态通道来连接道路两侧的自然环境。
中法专家认为,这不同于中国传统的城市生态规划理念。中国传统的做法是追求生态景观的观赏价值。一定量的“绿心”、“小花园”或“绿岛”等。不管这些生态景观是否与自然环境相联系。这个设计是从人们观看的角度出发的。用这个概念来设计一个城市,这个城市在本质上变成了一个“入侵者”。同时,孤立的人工景观将成为一个巨大的盆景,缺乏活力。
法国专家表示,用来分隔街区的生态走廊本身就是自然的一部分。大多数生态走廊都是在没有建筑的地方建造的。
混合住宅
在低发展地区创造高就业
如何确保低发展强度的小城市居民就业?示范城市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建设高端服务业,创造高薪工作岗位。富人和穷人住在一起,创造生活和服务工作。
从示范城市的平面图来看,核心区内代表工业、商业和住宅开发区域的杂色区块很少,大部分区域被代表生态、旅游和公园等生态项目的绿色区块所占据。示范城市空产业发展狭窄,难以安排大型制造项目。
来自中国和法国的专家考虑了许多方面,设计了新的产业,如高端服务业。示范城市毗邻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武汉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力发展节能环保、高端服务业(总部经济、科教产业、健康产业、生态旅游、文化艺术等)。),以及高端制造业(通用航空空,智能设备等。)。
专家表示,高端服务业创造了大量高薪岗位,这是示范城市经济运行的起点。与此同时,示范城市设计了一个混合阶层住宅区,允许高收入人群与低收入人群居住在一起。自然,大量的生活服务工作将会在人们中间创造,这将极大地丰富城市就业。这种城市设计是为了以最低的开发成本获得城市发展所需的就业机会。
国情差异
在争议期间,高速火车站搬到了城外。
示范城市的总体规划设计了90%的绿色出行率,在全国尚属首次。然而,示范城市拒绝了代表绿色出行的高速火车站。围绕这一决定,中法专家在最后一刻达成了妥协。
根据武汉城市规划,将围绕示范城市建设汉阳高铁站,以分流西部高铁线路的客流。法国专家非常希望高铁站能建在示范城市的中心。他们认为高速火车站是绿色出行的枢纽,它可以连接地铁、电车和公共汽车,构建一个三维的绿色交通系统。
中国专家对此表示反对,称高铁站内人太多会导致区域生活嘈杂,不利于示范城市环境指标的实现。
武汉规划学院的一位专家分析说,出现这种差异是因为中法两国国情不同。法国的火车乘客很少,而中国的火车乘客流量很大。每个高速火车站都是一个庞然大物,需要根据大型聚集场所的规格进行设计。穿过高速火车站的道路更宽更密。在示范城市土地利用指标有限的情况下,不宜安排如此大量的项目。
关于高铁站的选址,中法专家多次会面,最终确定了“近而不进”的原则:在示范城市东南几公里处选择了汉阳高铁站,并设计了多条地铁、有轨电车和公交车连接高铁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