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687字,读完约17分钟
今年,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建设“国内外知名滨水生态绿城”和“全国一流园林城市”的目标。为了巩固和推进生态大武汉建设,以“公报”的形式全面总结和反思前一年的绿化形势,将对回应社会关注,引导全市人民热爱、建设、保护和享受绿色,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的大武汉营造浓厚氛围,进一步提高全市绿化建设和管理水平起到积极作用。
公报涵盖了义务植树、园林建设、植树造林、部门造林、林业产业、资源管理和保护、体制机制等七个方面。它以详实的数据反映了2016年武汉市绿化的总体情况,突出了全市共同参与绿化建设和生态保护的成效。
公告称,2016年将完成783.3公顷城市绿地和4.1万亩绿化。义务植树活动达到222个,植树56万棵树。该市已建成76个城市公园,面积3298公顷,其中71个是免费的,每年接待游客超过9000万人次。全市林业总产值达到207亿元,增长15.6%。我市湿地面积1624.61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9%。已建立了五个湿地自然保护区,包括陈湖、上河湖、张度湖、草湖和芜湖,面积2.8万公顷。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9.65%,绿化率34.1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21平方米,森林覆盖率22.88%,森林蓄积量525万立方米。
据报道,从今年起,公报的发表将进入正常状态。每年三月,该市去年的绿化情况将通过新闻媒体向公众公布。
最初的公告内容如下:
2016年武汉绿化形势简报
武汉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
(2017年3月12日)
2016年,韩各地区(功能区)、各部门、各单位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五个新的发展观,组织动员全社会不断推进园林大建设、土地大绿化、资源大保护。 巩固“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开启“生态大武汉”建设新征程,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和大武汉复兴做出新贡献。 全市已完成城市绿地建设783.3公顷,“绿人河”沿线绿化4.1万亩。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9.65%,绿地率34.1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21平方米,森林覆盖率22.88%(全省第四次二类森林资源调查),森林蓄积量525万立方米。
首先,义务植树已经深入开展
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陈宜欣在市十三大上提出了“生态武汉”的目标,呼吁努力建设“国内外知名滨水生态绿城”和“全国一流园林城市”。市长万勇亲自部署“绿水三镇”,大力推进“拥抱绿水青山五年行动计划”。2016年2月26日,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市绿化委员会委员、市政府领导、绿化志愿者和部分市民在东湖绿道中心岛参与义务植树,共种植紫薇、水杉、樟树、桂花等600多棵树。
每个区和部门都在不同的层面上展开。各区(功能区)区委(工委)、区政府(管委会)和市政部门高度重视义务植树,组织区、街道办事处积极开展义务植树,实施绿化、彩色化、美化工程。忻州区启动了“每人10棵树,每年1000万棵树”的义务植树运动,大力实施“三边一山一网”造林,使其成为2016年春季义务植树持续时间最长、活动最多、植树最多的地区。
义务植树机制不断创新。率先在全国建立规范的义务植树平台——“绿色森林7号”网站,在互联网上实施义务植树,组织开展以“在我们家种一棵树”为主题的义务植树活动,义务植树网站增加到19个,手机注册方式增加,组织各地区开展以“模范森林”为主题的义务植树纪念活动。 “双拥林”、“三八林”和“共青林”因地制宜,不断掀起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的高潮。 义务植树活动达到222个,植树56万棵树。
第二,城市园林建设有许多亮点。
市场上有许多关键项目。以项目为重点,一批重大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相继开工和竣工,一心两轴五环六楔多廊的城市生态格局不断改善。武汉世界园艺博览会圆满落幕,荣获C40城市奖和2016中国人居模范奖。东湖绿道一期建成通车,全长28.7公里,12200棵树木,绿化面积60公顷。它被选为“联合国人居署中国改善城市公共生活示范项目空”。中山大道综合景观改造工程隆重开业,老街百年焕然一新。轨道交通6号线22个车站绿化工程,种植14400棵树,绿化面积22公顷。机场三期景观绿化工程以水杉为基本树种,种植25200棵树,绿化面积58公顷,创造了“杉山映天河”的绿色景观。
城市园林质量进一步提高。15个滨水公园得到新的改造并继续建设,包括汉阳区6个新公园、桥口区汉江滩、竹叶海、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渭河、青山区江滩、新洲区柴博湖等。7个新公园已经升级,2个新公园继续建造。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将二飞山垃圾场建设成城市公园。江岸区和江汉区利用城中村改造实施监管绿地建设,建设石桥等21个“三小”绿地。武昌区、红山区等。为三环路内的44个立交匝道实施了绿化和美化改造工程,种植了28,000多棵树木和灌木,绿化面积达285公顷。我们将继续建设和扩大三环路生态区17.5公顷。“花卉三镇”将有序推进,重点是丰富和提升城市圈、迎宾线、竞赛线、城市窗口、城市主干道等道路花卉景观。布置10公顷花卉,种植夹竹桃、藤萝、云南枣营、山茶花、山茶花等8万株花灌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等大型绿道已经建成,新建绿道304.6公里。
城市公园绿地和道路绿化的管理和保护水平不断提高。该市已建成76个城市公园,面积3298公顷,其中71个是免费的,每年接待游客超过9000万人次。园区管理体系不断完善。42个主要城市公园被纳入日常维护管理考核,良好维护管理率100%,问题立即整改合格率94.8%。我们积极探索并实施了31个园区常驻董事的参与和管理,促进了共同治理的共享。国家住房和建设部推荐了常驻董事的工作经验。全市1732条城市道路、3000公顷城市道路绿地和路边绿地纳入绿化养护管理,其中240条道路实行一级绿化养护,养护达标率为96%。借助“大城市管理”机制和电视管理平台,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整改30多万条道路绿化养护问题。共补种乔木灌木3万株,种植彩色斑块、地被植物和绿色花卉158公顷,减少绿地45.8公顷,修剪树木1万多株,整改合格率达到98%。
社会绿化的氛围日益浓厚。努力创建“公园教室”主题活动,突出公益特色。128名专家、作家和教师应邀讲授创造性课程,以充分发挥公园的科普和教育功能,为3500多个市民家庭服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开展了“植物学家咨询日”和“园艺沙龙”等活动,帮助市民解决家庭花卉栽培的技术问题,共接待15,000人。举办花卉活动,如解放公园的郁金香展、青山公园的詹妮弗节、和平公园的玫瑰展、胡莎公园的荷花展和第33届秋季菊花展,以吸引大量游客。参加第12届中国(荆门)菊花展,获得2项大奖和17项金奖。组织游园家庭评选和惠民送花活动,评选100户游园家庭,向16户敬老院和1000户家庭送花,让市民共享绿色效益。
三、造林绿化效果显著
大力推进“绿色满河”。蔡甸区、东西湖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去年完成“绿色满江”行动计划的目标任务后,黄陂区、新洲区、江夏区都提前完成了目标,共完成造林绿化4.1万亩(其中黄陂区1.97万亩,新洲区1.64万亩,江夏区4.99万亩),占年度计划的155.9%。提前一年完成了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造林绿化任务,率先实现“全覆盖”,一切绿色。黄陂区有46%的森林面积和36%的森林覆盖率。
完成林业重点工程任务。严格规范项目管理,完成中央财政造林补贴项目14000亩,防护林造林15000亩,血防林造林13000亩,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试点项目32000亩。
加快美丽农村建设。江夏区积极创建省级林业生态示范区,建成26个绿色示范村,实施180个村庄绿化推广,完成京港澳高速公路、郑晴高速公路沿线2万株植物绿化,并顺利通过省级评估验收。江夏区五里街和蔡甸区索河镇被省绿化委员会和湖北省林业厅命名为“森林城镇”。全市共有108个行政村,包括渊源村、蔡甸街、黄陂区等,被评为湖北省“绿色示范村”。
四.各部门绿化工作取得新进展
市建委加强了协调,市政投资、房地产、地铁等平台公司积极参与,建立了配套项目绿化同步推进的工作机制。新建市政道路项目配套绿化56.58公顷,改造绿地20.6公顷。
市交通委全面推进绿色优美走廊建设,完成205.23公里国道绿化,绿化率92.79%。省道绿化411.63公里,绿化率94.02%。2016年,完成吴佳、荷兰、蔡晓、阳峰、黄晓高速公路绿化,共植树18800株。
市水务局加强了沿河、湖岸和堤岸的绿化建设。水生态和水景继续改善。总共有51.3公里的河边海滩被绿化。建成了558公顷的滨河公园和32.3公里的绿道。其中,27.44公顷将于2016年新建。
通过行业管理,市房管局推动了全市新建住宅区的绿化和住宅物业的绿化管理。新建住宅区有6公顷的附属绿地,种植了8万棵树,不断提高住宅区的绿化水平。
市教育局将校园绿化纳入学校总体规划,积极开展创建“园林学校”工作,建成市级“园林学校”120所,省级“园林学校”21所。其中,2016年将种植6750株植物,并将建设15所“花园式示范学校”。
武汉铁路局结合“和谐站区”建设,种植了15.1万株灌木和1.4万株树木,并结合武汉至萧城际武汉段建设进行绿化,形成绿色通道。
武汉卫戍部队和驻汉部队积极参加驻地绿化,大力支持当地绿化,参加3500人次,义务植树3万株。
市发展和改革、规划、财政等部门各负其责,积极支持,充分发挥其带动和保障作用。
五、生态林业产业方兴未艾
林业产业是重要的生态绿色产业,是现代都市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支撑。全市林业总产值达到207亿元,增长15.6%。
林业产业基地规模不断扩大。以种苗、花卉、干鲜果和工业原料林为主的工业基地规模逐步扩大,工业区特色布局初步形成。全市林业产业基地总规模120万亩,产值48亿元。以武汉林业集团省级科技工业园区为龙头,以新洲区苍埠桂花园、江夏区五里街华博花园、蔡甸区九镇彩叶园为例,发展中优化了种苗花卉产业结构。培育名特新品种,加快品种升级,提高质量和效益。江夏花博园举办了首届迎春节,受到了公众的欢迎。
林产品加工升级将加快。瞄准中高端消费市场,加快传统木材加工业转型升级,实现加工产值20亿元。重点开发新型环保装饰板、人造板、运动地板、智能木屋等新产品;加快中高档国产家具的研发,促进国产家具产品的升级换代;森林食品加工企业采用“企业+基地+农户+加工”等经营模式,不断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生态旅游正在蓬勃发展。充分利用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观花旅游基地、生态文化示范基地等生态旅游资源,发展生态旅游,吸引游客3000万人次,实现产值80亿元。黄陂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忻州苍埠桂花文化旅游区、江夏梁紫湖-青龙山森林休闲旅游区、蔡甸后冠湖-索河湿地生态旅游区、东西湖郁金香主题公园和抚河湿地、九峰城市森林保护区-东湖国家湿地公园已初步成为省、市乃至全国市场的著名生态旅游品牌。
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全市现有省级以上重点林业龙头企业46家,年经营收入75亿元,税收3亿元,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湖北九龙实业、武汉林业集团)2家。富汉木业集团、湖北康新科技、湖北金钟林业、武汉木兰天池、武汉东方花园、武汉林业集团等6家公司总资产均超过5亿元。将建设7个电子商务平台,年销售额1.5亿元。
六、生态资源管理和保护继续加强
林地资源管理标准。全市226.5万亩林地和181.6万亩林区已完成土地变更调查和土地数据对接。严格实行林地定额管理,加强使用控制,优先保护基础设施、公共民生等重点项目,严格限制经营性项目占用林地。加强森林采伐管理,禁止公益林商业采伐。全市89万亩生态公益林建立了数据库,实现了“一张图”信息管理。九峰、青龙山、松阳、九镇山、苏山寺、将军山和马鞍山等七个国家森林公园得到加强保护。
保护和恢复湿地的努力有所增加。我市湿地面积1624.61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9%。湿地保护进一步加强,建立了陈湖、商社、张度湖、草湖、芜湖等5个湿地自然保护区,面积2.8万公顷。东湖、金银湖、儒艮湖、后冠湖、潜龙岛、鞍山等6个国家湿地公园,以及竹洋海、锁子厂河、通湖、玉兰河等4个省级湿地公园不断规范管理,生态保护和恢复得到加强。成立长江中游城市群湿地保护联盟,开展长江流域湿地保护合作。蔡甸区湿地的保护和恢复得到了省林业厅的充分肯定。
保护野生动物的措施是有效的。加强对鸟类和珍稀鸟类资源等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监测和保护。抚河仅发现约500只珍稀濒危的蓝头鸭,长江滩地发现国家级保护黑鹳,张度湖有数万只红头鸥越冬。开展野生动物治疗和疫病监测,及时收容和抢救野生动物。我市湿地有野生动物413种,高维管植物408种,野生动植物资源正在恢复性增长。严格执行省、市有关古树名木及其后续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对1282株古树名木实施分类挂牌保护(一类54株,二类257株,三类971株)。
森林安全得到维护。森林防火总体形势稳定。全年发生森林火灾34起,面积120亩,比上年减少11%。没有重大森林火灾或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积极做好森林外来入侵物种和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全市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1.19‰,无公害防治率98.03%,有害生物检测准确率91.49%,种苗检疫率100%,森林检疫“四率”达标。
行政许可应当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办理。完善行政审批管理规则,制定了《武汉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地面积审计及监督检查实施细则》、《武汉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地面积审计事项法律文件》和《建设项目配套绿地竣工验收面积测量技术规定》。办理行政审批3747件。加强园林绿化建设市场监管,对全市61个在建园林绿化工程和365个建设工程的配套绿地进行监督检查。
大力打击违法犯罪。开展了“天网行动”、“清理网络行动”和“打击森林犯罪特别行动”等活动,调查和处理了243起林业案件。其中,226起为行政案件,涉及414名罪犯,调查率为100%。有17起刑事案件,16起案件得到解决,28名嫌疑人被捕。
七、生态建设体系和机制不断完善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有林场改革和退耕还林管理稳步推进。共有182.43万亩林权登记发证,发证率达98%。林权流转资金3.2亿元,林权抵押贷款资金14.09亿元。全面启动国有林场改革,制定和批准《武汉市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批准各区实施方案。利用大数据监督检查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落实情况,检查线索1232条。为确保惠民政策的落实,制定了《武汉市加强退耕还林长效机制建设工作规划》。
生态补偿政策到位。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落实中央、省、市生态补偿资金1625万元。牵头建立全国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实施市级和区级湿地生态补助资金1000万元。生态补偿资金管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
探索建立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制度。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作为生态建设的重要指标,纳入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生态文明建设评估、党政领导班子评估、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综合评估、县域经济评估、省级文明城市评估等考核评价体系。积极推进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为评估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
尽管2016年城市绿化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城市绿化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色彩少的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林地、湿地和城市绿地资源被占用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全面深化园林绿化改革和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爱绿、植绿、护绿的浓厚氛围有待改善。这些问题需要整个城市以紧迫感、责任感和危机感来认真研究和解决。他们需要卷起袖子,努力工作以赶上新的目标。
2017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和CPPCC十三大精神的第一年。全市绿化工作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努力建设“国内外知名滨水生态绿色城市”和“全国一流园林城市”为总体目标,以实施“拥抱绿水青山五年行动计划”为主要抓手, 以推广“绿化、彩色化、亮化、美化”为基本要求,坚持城乡统筹和全球绿化。 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改革与创新并重,坚持项目驱动和社会动员相结合,全面提升城市景观水平和生态承载力,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态武汉”奠定坚实的生态基础,以优异的成绩庆祝党的十九大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