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20字,读完约3分钟
■我们的记者孙昭
随着扶贫开发进程的大力推进,在跨地区、跨层次、跨部门协调发展、社会各界参与、贫困人口协商建设的共同努力下,全国形成了新的发展和治理格局11月30日,原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郑在第11届中国经济展望论坛分论坛“2019中国农村金融创新峰会”上说。
“在过去的六年里,我们在消除贫困方面取得了决定性的成果。据估计,到2019年底,按照现行国家标准,贫困人口将摆脱贫困,贫困县将完成90%以上的既定目标和任务。”郑指出,全国区域发展差距有所缩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均gdp与全国最高和最低地区的比率从2000年的10.8%下降到2018年的4.5%。
他指出,目前,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的格局已经全面形成,全国20多万个社会组织中有80%以不同方式参与扶贫。此外,贫困村的基础工作得到显著加强。全国12.8万个贫困村都派出了第一书记和驻地小组,整个过程公开透明,从建档到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基金项目,都有群众参与、民主协商、监督检查和群众监督。
郑说,的这些创新和成就为明年全面实现消除贫困的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也标志着中国将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主要指标和任务,创造人类减贫和人类发展的历史。进步史上的奇迹。”
针对近年来金融扶贫在扶贫中发挥的独特作用,郑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体会。
首先,主动联系和解决脱贫的任务。一方面,国家财政管理部门积极承担中央指定的扶贫任务。另一方面,金融业各级金融机构和企业也通过各种方式联系贫困县,选派干部到农村任职,拓宽了参与扶贫的渠道。
第二,重视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金融业依托行业优势,采取了帮助贫困地区创办企业、发展产业、培育品牌、吸引投资、搭建投融资平台、发展资本市场等多种措施,有效提升了贫困地区的发展活力和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
第三,探索创新金融扶贫模式。银行部门设立了扶贫小额贷款和再贷款,证券业为贫困县提供了优惠政策和绿色融资渠道。期货保险业实施贫困县“一个部门、一个县”扶贫模式,创新金融扶贫,开展贫困地区特殊行业产品“保险+期货”试点,帮助农民防范市场风险,建立稳定的增收渠道。
第四,展示全新的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和良好形象。当前,许多金融机构和企业在认真落实参与扶贫这一重大政治任务的过程中,注重扶贫、企业文化、团队建设、业务发展、改革创新、全员参与、专业机构、专业人员和制度建设等方面的整合与提升。
“脱贫致富的伟大实践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特色的扶贫慈善理论和实践,也为我们进一步前进指明了方向。这些经验和做法不仅反映了行业特点,而且具有示范意义。它们不仅具有实际效果,而且具有长远价值,值得深入总结。”郑对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