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59字,读完约3分钟

■我们的记者陈雨涵

近日,在由苏宁金融研究院(sif)和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金融学院联合举办的“2019年货币金融圆桌会议暨苏宁金融研究院成立四周年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金融学院院长庄裕民表示,此次论坛以金融技术和普惠金融为主题,探讨了金融技术推动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困难,致力于优化中国金融结构,为金融未来发展献计献策。

普惠金融离不开金融科技

国家社会保障基金委员会前副主席王忠民在讲话中表示,如果将普惠性福利纳入金融技术领域,普惠性福利将经历三个发展阶段:哪些新技术能够促进普惠性福利的实现?什么样的新制度、规则和制度能够促进普遍利益的实现?当普惠成为最初的意图和目标时,它如何实现金融技术的普遍使用?

王忠民认为,今天的c(个人端)是金融技术的爆发点。在金融技术爆发之前,to c是新数字场景中的爆炸点。终端是分布式结构中的大量消费,每个终端都是社会利益链中独立的利益载体和反映者。只有实现了to c更普遍的好处,才能实现数字场景的第一步,实现数字升级。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提出了评估中国金融发展的三个标准。第一个标准是金融的演进和提升。他认为,评估政策、技术和制度安排是对是错,取决于是否促进中国金融功能的升级。目前,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和金融功能正走向融资与理财并重的时代。

第二个标准是财务效率和安全性。投资者在购买股票时,会权衡风险和收益,但前提是披露的信息必须真实,不得有虚假账户、虚假陈述和许多违法行为。在保证市场透明度的前提下,投资者将根据披露的信息来判断市场,这就要求强制披露真实的信息和对投资者的回报。“中国的金融应该是开放的,但目前整体金融基础设施较差,金融效率和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评价标准”。

普惠金融离不开金融科技

第三个标准是包容性金融。普惠金融体现了公平原则。与绿色金融相比,普惠金融具有生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出现,金融平台得到了无限扩展,其服务链也扩展成为一个没有边界的平台。普惠金融关注“大众化”,“大众化是对的,效益是可能的”,而“效益”作为关注的焦点偏离了初衷。如果我们想让普惠金融达到这三个标准,就必须积极推进和创新。

普惠金融离不开金融科技

“没有金融技术,我们就不能或不可能实现包容性金融。”苏宁金融研究所所长黄金老表示,普惠金融的“普遍性”对应于大量客户。如果没有基于数据的准确营销,就不可能找到以低成本为大量用户服务的方法。“效益”是指为了使用户受益,必须降低价格和费用,金融机构需要降低综合成本(客户获取成本、运营成本、风险成本、资本成本等)。),这与人工智能和云服务等金融技术的进步密不可分。技术和数据让金融变得更容易。

来源:武汉新闻信息网

标题:普惠金融离不开金融科技

地址:http://www.i0dm.com/whzxxw/9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