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89字,读完约3分钟
有必要尽快找到切实有效的具体约束措施,在预付费消费本身和具体法律规范之间起到桥梁作用。
■微观评估
■李海南
最近,关于早期教育机构和健身机构已经关闭和逃跑的消息成为公众舆论的焦点。究其原因,无非是打破资本链与不利经营的关系,但其背后,却与预付费消费的缺乏约束和野蛮发展有关。对此,北京主动进一步规范预付费消费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北京市市场消费环境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北京市商务局等相关单位起草了《关于加强预付费消费市场管理的意见》(征求意见稿)等7份文件,并在市市场监督局网站上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将持续到12月9日。这可以被视为在当地具体实践中增加对预付费消费限制的一个步骤。
并不缺乏一旦行为者违背承诺将面临纪律处分的规定。此外,培训课程的一次性费用不得超过3个月,健身房的预付消费期不得超过房屋租赁期。
近年来,预付消费一直是争论的焦点,争论的焦点集中在许多影响人们生活的行业,如餐饮、健身、美容和早期教育。此外,预付费消费的共同特征,如霸王条款、服务萎缩、退卡困难等,也成为“老虎机”。此外,以预付费消费为幌子的非法集资活动也屡见不鲜。
不难发现,作为伴随着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一种新的消费模式,围绕预付费消费不断出现的投诉和违法事件需要尽快得到规范。
所谓预付费消费,即一般意义上的提前消费,实质上是指消费者为特定商品或服务提前向经营者支付一定费用,从经营者处获得会员卡等形式证明,并根据会员资格按时或按计划享受商品或服务的一种新的消费模式。
应该说,通过采用预付费消费,消费者不仅可以享受方便,省却每次现金配送的麻烦,同时还可以获得优惠的价格。对于运营商来说,他们可以一次筹集大量资金,迅速收回运营成本,并拥有长期固定客户。这种双赢的特点是其快速发展的原因。
事实上,正是由于这一特点,一些不法分子看到了以预付费消费的名义欺诈性地提供某些商品或服务的机会,从而骗取了大量消费者的资金。事实上,客观地讲,其中一些行为已经违反了法律禁止的规定,如变相融资和非法集资。
应该说,预付费消费引发的一系列违法案件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如果任其无节制地长期存在,还会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我们需要尽快找到切实有效的具体约束措施,发挥预付费消费本身与具体法律规范之间的桥梁作用。
笔者认为有必要加大政策约束力度,加大对预付费消费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政处罚力度,发布相关信息,并间接发挥“黑名单”的作用。虽然这是事后的制裁,但它仍然可以起到提醒和告知消费者的作用。
地方政府加强对预付费消费的监管和约束,这对于预付费消费服务提供商的真正约束更为直接。同时,在国家部委层面引入规范预付费消费的部门规章制度,可以为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合同行为增加保护,确保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签订权利义务明确的合同文本,从源头上消除“霸王条款”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