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50字,读完约4分钟
今天正月十五,“年”的最后一天,也就是元宵节。 中国各地用自己独特的方法庆祝元宵佳节。 云南的少数民族很多,有汉族以前传下来的元宵习俗和多个独特的少数民族习俗。 看看云南少数民族是怎么过元宵的。
昆明元宵节偷蔬菜
昆明元宵节有一对未结婚的男女。 这天晚上,去别家的田地里偷菜回家,有“偷蓝”的习俗。 据说“蓝”和“情”同音,偷“蓝”找意中人。 到了民国年,“偷青”成了昆明郊区菜农大规模掠夺种植的农作物的活动,引发了许多纷争,政府显然必须禁止。 (来源:云南抄写风末端)
大理白族欢歌跳过元宵
大理白族特别重视元宵节,正月十五经常表演龙、狮子舞,组织“金花歌舞队”庆祝元宵节。 大理弥渡县的花灯唱元宵更热闹,让人们充分感受云南民间文化的无限魅力。 现在大理的元宵节一般是白族、彝族、汉族在一起开心,不分彼此。 ”。
彝族巴乌节
彝族自古流传下来的节日巴乌节是农历正月十五。 “巴乌”的意思是“打猎回来”。 见于云南鹤庆彝族支系黑生居住区。 这个节日本来是庆祝狩猎回来的习俗活动,没有固定的节日。
丽江棒会
每年的农历正月15日是汉族的元宵节,这一天丽江纳西族是完全不同的节日,被称为“棒球会”。 丽江纳西族棒会又称“弥勒会”或“米拉会”,据说最早在丽江玉皇阁举行。 在当地的达赖教徒朝庙念经,村民开始烧香祭祀弥勒佛,不久发展成农具交易会。 其中以斧柄、锹柄、锤柄等使用的棍最多,因此被称为“棒会”。 纳什语中有“达纳纳努”一词。 意思是过年的时候纳什人很忙。 年前疯狂购买过年用品,年中吃喝玩乐,到了正月十五,意味着年终了,大家都在忙着准备春耕,需要添置新的农具。 这就是丽江棒会的由来。
楚雄永仁赛装节
赛装节是彝族少女的时装表演,楚雄彝州有两个地方有比赛装节。 一个是永仁县直苴村的赛装节,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 一个是大姚县三个乡的比赛装节,时间是每年的3月28日。
赛节向居住分散、平时很难见面的年轻男女提供了表白爱的机会。 而且,女孩子们最能展现自己的魅力。 就是看谁的衣服最漂亮。 彝族妇女的服装,全靠手工桃子和刺绣,做衣服往往需要一两年。 这是因为谁的衣服多、花样好,谁就会被认为是勤劳能干、灵巧的人。
在眼前跳歌喉舞
另外,名义瑙纵歌是德宏景胜族以前流传下来的节日,意思是“大家跳舞”。 通常在农历正月十五举行,节日为4~5天。 跳跃式竖歌在广阔的广场和草坪上举行。
目瑙纵歌的历史悠久,传说是由太阳神传授的。 景族有个创造英雄叫宁贯娃,他的父母临终前告诉他。 “我们死后,你跳着舞举行送魂仪式,我们变成大地,你变成人可以在上面繁殖、生存。” 宁贯娃想去太阳国学舞,但看到鸟雀们在黄果树下召开眼脑会,接受了太阳神的邀请而学习。 他马上去鸟雀学舞蹈,在栗木柱上画舞蹈套,在喜马拉雅山的脚上划定了舞蹈场。 第一首瑙纵歌举行,从此传到人间。
白族青阿姨节
青姑节的时间是每年农历正月十五。
这天,剑川县甸南、羊岑等白族妇女参加活动,她们纷纷捐钱,聚在一起,刺年轻姑娘的偶像,给她穿上白族服装,把她抬到秋千架上荡秋千,大家围着她唱歌,娱乐 晚上,一个人举着“蓝姑娘”的偶像先导,女人们随后在村子的大街上转悠,唱着故事的长歌“蓝姑娘”走着。 之后,回到村子里,荡秋千说“蓝姑娘”到深夜。 最后把“蓝姑娘”送到海尾川。
傣族白柴节
每年正月十五,为傣族烤白柴祭,结成南传上座部佛教节日。 事前信众砍白柴,堆在寺庙里准备,节日晚上把白柴堆得像亭一样,集中念经各寺的比丘、沙弥,最后长老点燃柴亭,一个小时的爆竹大作,烈火冲天,周围人通宵闪烁。 收集经书的比丘、沙弥从长老率开始在村外林修行了7天。 白天在树下念经,晚上在树下露宿。 7日结束后,又聚集在广场念经,度过了一个夜晚。 日出后节日结束,比丘、沙弥分别返回佛寺。
云南的少数民族很多,分布在各地,有很多各自的元宵节习俗。 例如,云龙县在元宵节前迎接三崇神,沿街立架祭祀。 据说元宵一天后烧香跳进桥里,扔到石头水里,取水洗眼可以去生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