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39字,读完约4分钟
盐井是西藏境内茶马古道的第一站,依托澜沧江,江两岸卤水丰富,呈自然泉涌出状。 人们在各泉眼里堆起石固水,形成井盐,然后把卤水取到河边低矮的平坦处,同样包围农田,蒸阳光,水结束后是粗盐,可以把粗盐背着各家平坦的房间再晾晒,等待盐商收购 盐井干盐有悠久的历史,据说从格萨尔王时代开始就有天干盐的历史。 格萨尔王和纳什为了争夺盐井盐田而进行了战争。 据历史考证,唐朝以前就有盐井日照盐的历史。 从世界盐业史上找,也没有盐井式的暴晒方法,而是世界上唯一的。
盐井博物馆建在田纳西州的民族乡,通过国道214号线进城就可以看到。 一切消失的历史从细节开始,不被人注意而渐渐远离。 一家博物馆,收集的是实物,记录的是曾经存在过的,但作证的是历史。 盐田博物馆当然以盐田器物为主,讲历史,也有故事,是茶马古道上与盐关联最直接的表现。 特别是来盐井,第一次入藏,第一次体验茶马古道,盐田博物馆真是及时开门的教科书。
从盐田博物馆入口的小路沿着山路狂奔,加上急转直下,旁边有悬崖,悬崖下黄色巨浪汹涌。 今年去盐田的路由民修沥青路面,河边也设有防护栏,盐田前办了几张介绍牌,写了盐田的历史和性质,这样的计划游客确实有初步的了解。 在自然天地间的盐田失去了一些原有的韵味。
盐田晾晒的时期每年11月是明年3月。 几年前下了盐井的盐田,从上层的盐池下来后,盐池持续在低矮潮湿的空之间。 用女水泥修补池塘。 池田有几层,各层间立着树,从上面渗透的水结成结晶,一根根吊在山顶上。 楼层之间有只能放一只脚的小路和锯木头的梯子。 我徒手上下都需要细心。 背着盐水的女性是如何培养坚定走路的能力的呢?
盐池就像迷宫一样,从缝隙里河流对岸的盐田从河流向上沿着山坡层层,高原阳光普照变化,水声滔滔的幽谷中有着魔法和灵魂的气息。 终于下到河边,河水急流、大桩从河岸上支撑下来,盐池的水因有光而显得通透。 在远处的小池塘里洗澡的三个女孩看到我马上穿上衣服,戴上湿头发抱着柱子悄悄地伸出头提醒我。
盐田外村庄和村边的白塔在最后的余光中闪耀着光芒。 最近,两个佳坐在田边,说要拍照的话可以背盐水。 每次收10元,对实际上要拍盐田的摄影师来说,这可能也不只是一件事。 劳动是对等的,什么都不需要。
盐井先生最鲜明的标记是村边的大钟楼和十字架的教堂。 盐井天主教于1858年由法国巴黎外方传教士但丁神父建造,藏式土木结构的古老教堂几年前改建为水泥建筑。
据悉,1858年至1949年,17名传教士向盐井传教,开展宗教活动。 盐井乡的天主教是饱尝艰辛的西方传教士在西藏保存的唯一教堂。 盐井是西藏境内纳西族的凝聚地,村里外来的纳西族基本信奉藏传佛教,而藏族是虔诚的天主教徒。 更令人感兴趣的是,夫妇的宗教信仰不同,在大厅的主位举着耶稣像供奉佛位,敬奉各自的神,互不干扰。 但是纳西族和藏族的服装都很一致,都是藏族的服装。
盐井村去盐田只能步行。 从村的西侧沿着村边的路弯弯曲曲而下,单程大约需要两个小时。 沿山梁而下,直达白盐田,站在高处俯瞰澜沧江水,河对岸山坡上由白墙构成的村庄轮廓清晰,阳光穿过云层在山川河流与村庄之间缓缓移动。 一些浩荡的空气,千里的快哉风,关于没有看到制盐的全过程,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从城里去盐田还有另一条步行路线。 必须问当地人。 沿着城外的小路徒步去。 路程比其他两条近很多,一个小时左右就可以到达盐田。 到了盐田边,原本去另一个盐井村的路和桥边重合。 这个徒步旅行虽然是山间小路,但有一路风光,途中也有小佛塔和废弃的宅邸。
tips
交通:这是滇藏线进入西藏的第一站,沥青路面修好后没几年,路况非常棒。 从城里到盐田的路只开通了一条,剩下的路都只能做腿或者骑驴。
住宿地:我建议您住在曲孜卡温泉。 温泉一带建有几家度假酒店。 标准间120元到200元不等。 每个客房都有温泉游泳池。 每个环境都很好。 而且,我有餐厅。 盐井町也有几家当地的客栈,比较简单。 盐井最有名的食物是加加面,每碗都有一筷子面,很有特色。
游泳:盐井有天主教、曲嬴卡温泉、楚金丝猴自然保护区也离小镇不远。 (文/王英图/王英向远湛芒康县旅游局)
相关阅读:
芒康盐井:来自自然的礼物(组图)
滇藏线接川藏南线路线攻略(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