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47字,读完约5分钟
在内地的时候,有在忙中偷闲“泡吧”的习性。 那时,想到了西藏这个受阳光欢迎的“圣地”,就害怕这个现代气息浓厚的休闲场所没有了。 在西藏呆了一段时间,发现自己的这种担心明显是“杞人忧天”。
有意模仿的酒吧通常很难引起我暂时呆在西藏的人的照顾。 应该是强调西藏的地域色彩,留下了一点“文化味道”吧。
这样的酒吧多在八廓街一带,周围的墙上挂满了西藏主题素材的油画、水彩画、摄影作品,多出自西藏专家、业余美术师、摄影家之手。 这些作品既是应景的装饰,也是销售品,只需要等待顾客中出现理发的“伯乐”。
除了内地常见的“百威”、“喜力”外,这里还有地产的拉萨啤酒、青稞啤酒、高原酸奶、进口咖啡、印度甜茶和西藏甜茶、酥油茶。
“背包客”是酒吧的主要顾客,他们来自天南海北,除了内地,蓝眼睛、大鼻子的欧美游客也习惯了司空。 于是,许多聪明的酒吧经营者,索性兼营室外用品,桌子上放着几本观光书籍。 八廓街的“旅行者”酒吧的特色是为来拉萨的旅行者提供导游、户外生存知识等咨询服务。
在酒吧里,人们的对话也常常和内地大不相同。 谈论第二天去珠峰的路线安排,以及余兴未尽、特谈刚游完的“天湖”纳木错误。 情侣式的年轻男女一边品尝酥油茶,一边享受着刚刚洗过的照片,看起来很开心。 我经常看到“马贝力克斯”在不停地乱跑。 前面已经堆了几张明信片。 很多人在西藏做了同样的事情,让远方的朋友分享他们现在的挽留,也许以为偷偷从“圣地”送来的哪怕是一张纸片,也会给远方的亲戚朋友送去好运。
有共同话题和感染西藏的感情,人与人的距离也瞬间拉近,不仅在谈话期间大家成为朋友,还有可能成为第二天去“神山圣湖”的“路人”。 在这样的神仙眷恋之地,“什么都有可能发生! ”也有人叹息是理所当然的。
但是,这样的酒吧往往季节性很强。 每年10月份旅游季节到来,酒吧将不可避免地陷入惨淡经营。 有些酒吧干脆暂时把房子租得便宜一点,所以印象中也有人把这些酒吧的老板叫做“冬虫夏草”,冬眠。
酒吧还是餐厅,确切地说可能很难知道。 说到拉萨的酒吧,“玛姬·阿米尔”终究是不能扔的。 第一次慕名而来,是西藏家喻户晓的传说,被当地人俗称的“黄家”是六世***仓中央嘉措与自己一见钟情的女人重逢的地方。
深居布达拉宫的仓央嘉措作为宗教领袖,忍受不了世间对生活的向往,通过夜晚偷偷溜出宫闲,到八郭街的黄家与心仪女性幽会,在那里写下大量情诗,《玛姬·米亚》是其中的一首,纯情少女和《未嫁娘》
在《玛姬·阿米尔》中,我最喜欢的是《牛皮本》或《树皮本》。 定制的册子上可以随心所欲地写长语或短语,作为自己道路上的“痕迹”留下,也可以给将来与“同桌”有缘的人留下特别的“礼物”。
听着隐藏在餐厅里的西藏老民乐,打开本册子,其中有年轻男女在西藏相遇,一见钟情的动人叙述。 西藏这片充满灵气的土地也许震撼了人们的灵魂,或者说仓央嘉措美丽的传说,给后人留下了充满诗意冲动的温暖环境。 平时不自然的“故事”理所当然地发生,感动着读者。 笔记本上经常留下电话号码和电子邮件地址,他们肯定也想在这里进行感动的恋爱。
另外,我听朋友说,在西藏,只有到了“朗玛厅”,才能感受到真正的西藏味道的休闲,去了之后,才觉得这句话有道理。
“朗玛”原是藏族古代宫廷的休闲舞蹈乐,现已在西藏许多城市家喻户晓,成为专门表演西藏风情歌舞的藏式娱乐场所。
一进入夯土厅,五彩缤纷的大厅就出现在眼前。 厅内的四幅壁画挂着舞神图案和唐卡,屋顶上绘有法轮等吉祥的图案,正面的舞台以各朗玛厅响应设计者的观点绘制的大型壁画为背景。 藏式长椅上铺着藏族以前就有的特色坐垫,前面放着古朴的藏式茶席。 服务员们都穿着统一的藏服。
晚上9点或10点左右,朗玛厅的歌舞节目拉开帷幕,有古老的藏式歌舞、藏族服装表演、六弦琴独奏、具有异国情调的印度式歌舞、欢乐的藏式踢踏舞。
来这里的客人除了“味”的外国游客外,还有不少当地藏族人。 第一次和同事去夯土厅,面对桌子坐了五六个人。 其中老年人还带着旋转筒,旁边的孩子不过十几岁。 打听一下,这是老茶余饭后来这里消磨时间的。 当时觉得很奇怪,后来发现家人去“夯土厅”是当地家庭娱乐的形式。 举家“泡泡吧”,光这一点就可以说是“夯土厅”的风景了。
舞蹈的间隙,藏族锅庄的舞蹈响起,在场的许多人,不论男女老少,都进入大厅中央的舞厅,完全不跳舞的外国人也被吸引到了中央。 随着奔放欢快的节奏,大家围成一个圆圈,手拉着手开始跳舞。 那一刻,微湿的眼睛已经不知道谁是演员,谁是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