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78字,读完约4分钟
南锣鼓巷古老安静的街道上,现在聚集了无数的流行时装店,但出乎意料的是,这里曾经是许多名人的故居。
南锣鼓巷全长786米,以南锣鼓巷为主干燥,呈东西对称的8条胡同,呈鱼骨状,俗称蜈蚣大街,这也是最初大部分盘式城市的建筑结构。 南锣鼓巷在地理特色上呈两头低矮的中间高,形状像罗锅,明代被称为罗锅巷,清代因谐音而改称南锣鼓巷。 明清以来,这里一直是“富人区”,居住着许多高官、社会名流,700多年历史的南锣鼓巷小巷都留下了历史痕迹。
说起《子夜》、《林家店》,让我想起了中国文坛的巨匠茅盾。 从1974年到1981年,茅盾先生住在南锣鼓巷的后圆恩寺胡同13号。 历史上,这是元代圆恩寺的旧址,时过境迁,现在寺院香客不见了,只是普通的两座四合院。
进入茅盾故居后,门前影壁上为邓颖超写的《茅盾故居》,影壁后有前院,北室3间,东西厢房各3间,后座室6间。 西厢是茅盾生前的书房和会客室,东厢是食堂。 目前,前院客厅是陈列室,展出陈一点的手稿、书信、文学刊物等,介绍茅盾一生的革命活动和文学创作。 北房东夹道通向后院,六间正房藏在两株枝叶茂盛的太平花后面。 檩条里的书架、写字台、沙发、案件几件摆放的家具都是茅盾生前的样子,内外都透露着主人生前的朴素和简洁。
说起中国近代的书画大家,很多人从一开始就想到齐白石。 新中国成立后,齐白石住在南锣鼓巷雨儿胡同13号。 雨儿胡同13号与11号、15号一起,原本是皇太子第四子叶布舒(康熙年封辅国公)的宅邸。 之后这个宅邸被分割成几块,现在的齐白石故居成为了原宅邸东部的一部分。 如意门之间,但这扇门已经不旧了。 门内无影无踪,两套房子倒塌,都是坚硬的山顶。 檩条南边的窗户镶着玻璃,采光极好。 20世纪50年代齐白石转出后,在13号院设立了“齐白石纪念馆”,现在成为东城区文物保护机构。 站在齐白石的故居,望着一望无际的书画,不得不感叹这位老人的飘逸和豁达。
现在的南锣鼓巷,保存下来的四合院其实不多,位于前鼓楼苑胡同中的秦唐府客厅7号院,是四合院建筑的典型代表。 前鼓楼苑胡同7日,主体建筑建成于明朝嘉靖年间(约1530年),现存的完整四合院建筑建成于清代干隆年间(约1750年),由黄旗将军瓜勒佳氏图钦保平定金川战乱生效,将这所房子交给府邸,供后人居住。 清朝末年,瓜勒佳氏家势衰退,这所房子卖给了著名徽商吴肇祥。 直到1927年,东北军高级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吉林督军公署副长官宋寿山将军购买了这所房子直到1949年。 经过三百年历史的沧桑,四合院至今还完好无损。 古宅散发着古朴神秘的气息,前后共有三个庭院,占地2000平方米,设有帷幔门、正室、胁房、耳室、后盖室等,庭内环为游廊。 庭院布置严格,结构合理,建筑考究。
如上所述,除了对外开放的名人故居外,南锣鼓巷还有很多宅邸,现在是民房的大杂院和机关单位,但留下了名人的印迹。 在走在南锣鼓巷的小巷里,高大的上马石和石质的拴马桩,还有优美的门墩和巧夺天工的砖雕,还能看到当天的盛景。 例如,南锣鼓巷59号明末清初重臣洪承畴的故居。 炒豆同里是清朝王爷博多勒台亲王僧格林沁居住的。 中西合璧后圆恩寺胡同7号,原为清代庆亲王奕效第二子登坛府第,后因蒋介石在北京的车辙而名声大噪。 帽子胡同35号和37号诞生了清朝最后的皇后婉容……(范石肖摄)
tips :
巴士: 124路、635路、107路宝牌胡同/小经工厂下。 第十八大街,第十三大街的锣鼓巷下
相关阅读:
清华大学自行车实用攻略(组图)
北京怀柔月牙湾自助游攻略(组图)
北京紫色浪漫布鲁斯庄园全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