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30字,读完约3分钟

毛公鼎这西周毛公鼎通高53.8厘米,清道光年期间出土于陕西省岐山县周原,毛公鼎清代末叶道光28年(公元1814年)前后出土于陕西省岐山县。 毛公鼎出土后,多次转手珍藏,抗战期间保险被日军夺走,抗战胜利,民间献鼎归公,现由本院典藏展示。 碑文上有阳文网格线,是西周中晚期制铭的习性。 这是因为除了史料的价值之外,毛公鼎在中国古代文案学和书法艺术中也有重要的地位。

“台湾故宫博物院十大镇馆之宝”

毛公鼎是中国二千八百多年前的宗庙祭器。 其内壁铸有五百字的长铭,是现存商周二代七千多件有铭文的铜器中铭文最长的一件。 铭文副本分为七段,大意是周宣王即位之初,考虑尽快振兴朝政,请叔叔毛公管理国内外大小政务,勤劳无私,让毛公族担任禁卫军,保护王室,最后赏赐后代永宝,所以毛公铸造后代永宝, 根据文案记载,毛公鼎在周宣王元年(公元前827年)应该铸造的时候,其铭文是可以凌驾于“尚书”之上的西周真实史料,是研究西周史最宝贵的文献,因为这个毛公鼎可以说是世界珍宝的重器。

“台湾故宫博物院十大镇馆之宝”

第二西周〔散氏盘〕(铭文件数多、铜质特佳)

散氏盘应在西周晚期出品,最引人注目的是盘内三百五十七字碑文,记载了西周时散国与邻国处理土地纠纷的协议。

商朝中期,青铜器上出现铭文,早于甲骨文时代。 但西周之后,铜器上铸造铭文的风气大为流行,祭祀、战争、报酬等大事甚至合同都被记录在青铜器上。

第三颜真卿〔祭侄稿〕(颜真卿真笔,天下第一或第二行本)

《祭侄稿》行草墨迹,颜真卿书。 长282厘米,宽723厘米,25行共计230个字。 这帖是颜真卿为自己侄子写的祭文草稿,他侄子季明为叛军安禄山所杀。 这部作品本来就不是作为书法作品写的,由于心情极度悲愤,感情不平静,错误的地方增多,有时会被涂上,但因此,这个字沉重苦涩,神采飞扬,笔势圆润雄奇,姿态横生 元代张敬晏说:“我认为被告不如书信,书信不如起草。 盖子是官作,是楷书的边缘,但毕竟是绳索合同。 本简出于一时的兴趣,可以很放荡。 他说:“起草也无意中忘记了手掌,真是太棒了。” 元代鲜于枢评价这帖为“天下第二行书”。 这本帖的真迹中,每一个渴笔带笔的地方都被视为历史,可以展现行笔的过程和笔锋变换之妙,对学习行草书大有裨益。 原址上收藏着台湾故宫博物院。

“台湾故宫博物院十大镇馆之宝”

第四苏轼〔黄州寒食帖〕(苏轼代表作,后有黄庭坚跋,与王羲之兰亭和颜真卿祭侄齐名为三大行书)

自己来黄州,已经过了三寒食。 每年都舍不得春天,舍不得春天离开。 今年又下雨了,2月的秋天萧条。 闻海棠花,泥垢燕支雪。 偷偷偷负,夜半真厉害,什么特殊疾病的少年,病头都白了。 春江打算进屋,下起雨来了。 小屋就像渔船,在滚滚的水云中。 空废煮寒菜、破巢烧湿芦苇。 我知道那是寒食,但参见乌衔纸。 你门深九重,墓万里。 我觉得路很穷,没有灰吹。

“台湾故宫博物院十大镇馆之宝”

相关阅读:湖北景点介绍

第五代赵干〔江行初雪图〕(第五代名家绘画真笔、李后主题字)

绢水墨的着色长25.9厘米,宽376.5厘米

描绘了全卷长江沿岸渔村初雪的样子。 天很冷,芦苇业林,江岸小桥,一片初白,寒风萧瑟,河水微波。 渔夫御寒捕鱼,骑驴者缩手缩脚前进,展现江南初冬渔民和旅游的生活状况,绘画景人均蓄神。 图中的木石笔法老坚硬,水纹笔尖流利,天空用白粉弹做小雪,表现出雪的轻盈。

来源:武汉新闻信息网

标题:“台湾故宫博物院十大镇馆之宝”

地址:http://www.i0dm.com/武汉旅游/16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