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273字,读完约8分钟
站在未来,安排好现在,寻找一个跨越行业周期的好方法,应对未知的挑战。 自房地产网络今年启动以来,“中国房地产是受监管最严格的”的说法一直在继续。 随着调控力度的不断加大、融资的全面收紧、未能提出房地产作为刺激经济的短期手段,以及中美贸易中外部因素的叠加,大多数房地产从业者都感到冬天即将来临。 多方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国房地产市场销售增速明显放缓。重点城市新房和二手房成交量环比下降,消化周期延长;土地市场也处于低迷状态,土地拍卖和底价交易频繁,整体开发投资增速持续下降。 焦虑的房地产企业已经尽最大努力加快项目融资和去转型、理顺城市布局、去人才泡沫、多元化转型等。 与此同时,调控的行政手段以及限价政策的出现和变化,对追求高品质的开发商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无奈和挑战。 在寒冷的冬天,房地产企业正在寻找自己的方式来跨越行业周期。 如果对万科来说,在“生活”之后,这个优秀的学生公寓公司今年的任务是“回归主渠道”;就泰和而言,在经历了青春期的痛苦之后,他选择了站在未来看现在,回归根本,主动出击。 变化中的泰和[h/]正确的道路往往是最难走的,企业也不例外。 时隔20多年,泰和地产已经从黄金时代步入白银时代,依然坚持精品战略,打造精品住宅。用黄启森的话说,它宁愿牺牲一些利润,也不愿减少分配。 当然,遵守规则并不等于遵守规则。当时身在北京和上海的黄启森抓住机遇,深知只有认清形势,才能成为时代的企业。 目前,房地产整体形势已经稳定,调控主调将持续较长时间。与其无所事事地等待形势的变化,不如率先行动,主动应对挑战和未来。 泰和决定主动自发地进行调整,包括泰和似乎从去年开始就面临“困难时期”的事实,但在黄启森的计划中,这一切实际上都是“有意的”,更多的是泰和主动的战略调整。 其中,最受关注的是高管领导的人事调整。据泰和内部人士透露,在今年9月的一次内部会议上,董事长黄启森表示,去年年初,他觉得泰和近年来发展迅速,从原来的三五个城市发展到现在的20多个城市。然而,现有的人才和管理跟不上这一发展速度,有必要停下来弥补人才的不足。 经过考察,泰和决定优化人才队伍。期间,有一批经验丰富的职业经理人加盟泰和,如万科周刊原总编辑钟权、龙湖烟台、陈波、李斌总经理李良、华夏幸福高管、建行总部投资银行部总经理黄曦等。 这样一个高级管理团队的建设对于泰和进入数十亿是必要的。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从100亿增长到1000亿的标志之一可能是引入高级管理人员。当实现了大量的跳跃时,原有的管理结构、人才结构、管理和控制系统等都消失了。也将显示出某些不兼容性,这与几年前实现“1000亿受试者”的007计划基本相同。 泰和不仅仅停留在高层管理层面,实际上已经对现有的人才结构进行了全面的调整和优化。 去年以来,泰和推出了覆盖全集团所有业务领域的“千人计划”,主要引进985所重点高校和211所重点高校的优秀毕业生,并增加旗下所有领域和行业的人才储备,包括建筑设计、工程与土木工程、物业服务、营销管理、品牌文化等领域。 其中,在与产品质量密切相关的建筑设计领域,泰和从第八建筑学院引进了数百名具有学术背景和丰富工作经验的国内外顶级设计院的设计专业人员,分批充实设计管理团队。 今年6月底,大规模的招聘和引进工作结束,之后泰和更加注重内部晋升,从而实现了人才的内生性,为1000亿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据悉,泰和高管的内生比例正在逐步提高,一个完整的人才梯队链正在逐步构建。 另一方面,还有一个财务方面的问题要从外部讨论和考察泰和。一年多来,通过调整债务结构、重组和优化金融机构、制定促进销售和回收资金等一系列措施,泰和已逐步转变为“安全区”。 其中,为了加强风险管控,泰和主动梳理了100多家大小合作金融机构,最终通过债券互换确定了20多家长期战略合作伙伴,使泰和在融资和应对债务方面获得了更大的保障。 在销售方面,泰和今年在北京、华东、福州等战略重点地区推出了一项抢收计划。2月新年伊始,“一号收获计划”在北京一个错误的高峰期启动,结果令人满意。截至前三季度,太和北京在北京房地产企业网上签约权名单中排名第三,成交额为118.5亿元,是唯一一家进入前十名的民营企业。 全面升级 人才优化和销售热潮,这些都是可以在光明的未来看到的前瞻性攻击。事实上,泰和因时制宜的积极调整和自我提升,涉及到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转向了“注重成果”。 在战略布局上,泰和做了前瞻性的调整。从去年年初开始主动暂停征地,收回12块土地,收回高风险、开发周期长、不符合开发要求的项目,提前换汇,避免了一些失误。这与今年在市场和监管形势下开始叫嚣不要征地的房地产企业截然不同。对房地产企业来说,土地储备是发展的粮食。一方面,泰和暂停征地的举措来自价值高达4000亿元人民币的土壤储备,这足够开发至少三年。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泰和持有的土壤储量主要分布在一、二线城市,既有成本优势,又有开发价值。当三线和四线的分红逐渐减弱时,只有拥有大规模一线和二线土地储备的房地产企业才有勇气和能力抵御风险,保证后续的稳定增长。 在泰和的城市布局中,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冀地区、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以广深为中心的粤港澳大湾区、以福州、厦门为中心的海西经济区是主要城市。根据第三季度报告披露的重大项目发展情况,福州、厦门、漳州、北京、上海和苏州是布局的重中之重。 深化一二线城市核心城市是泰和一贯的前瞻性战略。战略代表了企业的模式和方向。从泰和2013-2014年在京、沪、闽三地800亿元的储备,以及2015年在包括深圳在内的大湾区的快速布局,不难看出该企业的长远规划。 “回顾过去,我们在2013年拿走了800亿块土地,如果从2016年到现在我们拿不到1600亿块。”黄启森多次哀叹。 在产品结构上,泰和以“庭院部门”而闻名,创造了中国新庭院别墅的概念,但在此之后,它不断创新和拓展其多维展示模式,如大型部门、政府部门、园林部门、海湾部门等。已被培植在住宅线上,还有广场、新天地、中央世界等。同时在商业线上推出。 今年10月,泰和的全新产品北京大厦正式推出,这是泰和产品和服务的又一个全新的ip。 在这些差异化的产品系列定位背后,我们可以看到泰和对房地产行业形势和多元化市场需求的准确把握。尤其是住宅产品,随着房地产调控的进一步深化,太和从庭院部门、大学部门、政府部门、园林部门、海湾部门一个一个地拓展版图,完全覆盖了市场对急需装修和高端改善的需求,也应对和消化了限价令等政策的影响。除了买地和盖房子,我们还应该做好服务工作。“除了盖房子,我们还应该提供良好的服务”,这是黄启森和他的团队所坚持的信念。 作为房地产行业的一员,泰和明白现在所处的行业和时代不仅仅是产品和地段的竞争,还注重服务和生活方式的创造。要想在未来占据一席之地,成为黄启森口中的“地产第一品牌”,泰和必须提供优质的服务,做好客户调研工作,在基础板块上强化泰和的“护城河”。 目前,泰和已经形成了集金钥匙管家服务体系、五星级酒店服务标准和泰和+全生命系统于一体的全新服务体系,汇聚了各行业的优势资源。 其中,“泰和+”是泰和近年来的重要战略之一。“泰和+”于2017年正式提出,依托泰和自身在多个领域的优势,解决业主在教育、购物、社交、文化、医疗、养老等方面的需求。,为拥有优越零距离居住半径的业主提供生命周期服务。 例如,在医疗领域,泰和与国内外领先的医疗资源合作,包括lines Medical、Harvard Medical School、清华大学和同济大学,并在上海、北京和漳州建立了泰和国际医院; 在教育领域,泰和以“国际学校、品牌连锁幼儿园、k12私立学校和社区综合教育服务机构”为突破口,在北京登陆国际幼儿园和泰和学院。 可见,泰和正从组织结构到战略布局,从经营杠杆到销售回报,从产品质量到多元化服务,进行多维度、全方位的积极战略调整——站在未来,做好现在,寻找跨越行业周期、迎接未知挑战的好方法。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