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125字,读完约8分钟
古格王国遗迹
古格王国遗迹
国家级要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扎达县境内。 古格遗迹距离扎达县城约18公里,开车20分钟就可以到达。 历史文化遗产。
在巍峨苍茫的土林包围中,有一处残缺的城堡遗迹,标志着绝顶王朝的逝去。 公元10世纪至16世纪,这里是西藏王国后裔建立的西藏地方割据政权——古格王朝的中心。 有人认为这里是更古老的公元7世纪前后阿里象雄王国的宫殿遗迹。 公元17世纪中叶,它被外来的拉达克入侵者摧毁。
公元9世纪,阿里正处于诸侯割据时代,高原东部西藏王室后裔贝科赞之子吉德尼·马贡在西藏王朝崩溃后的动乱纷争中被迫逃往阿里,受布让土王扎西赞之礼将女儿卓萨廓琼嫁给他,推举为国王。 他生了三个儿子,晚年把他们分成三个地方,其中似乎有雄性之一的古格王国。 1042年印度佛学大师阿底峡向阿里传教,1076年古格王国在阿里举办丙辰法会,通过一系列弘扬佛法的措施,将古格作为藏传佛教“后宏期”复兴运动的中心,影响了西藏各地。 古格晚期,由于王室和寺院僧侣集团的矛盾激化,相邻的拉达克王在结婚等问题上与古格王产生了矛盾。 公元1630年,古格王病重的时候,达赖喇嘛和暴动的百姓包围了宫殿,拉达克王抓住机会出兵古格,包围了宫殿几个月,终于宣告了古格王国历史的结束,拉达克王的儿子统治了古代格。
现在古格王朝的遗迹仍然很气派。 整个城堡从地面到山顶依山而建,1985年经过考察,揭开了古格王国的神秘面纱。 现存王国遗迹位于阿里扎达县象泉河畔的土山,由300多座房屋、300多孔洞穴、3座10余米的佛塔、4座寺院、2个殿堂和地下通道2条组成。 整个遗迹占地18万平方米,相对高差175米。 其中,红庙、白庙、轮回庙、王宫、护法神殿最为壮观。 古格王朝价格翻番的是至今仍保留在神殿中风格迥异的壁画、雕刻、石刻。 这些优秀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表现深厚的宗教精神,记录生动的历史文化,具有积极的高艺术价值。 以距离古代宫殿约20公里的托林寺为中心的几个寺院遗迹、40公里外的多香城遗迹、1公里外堆积着30多具不完整尸体的洞穴和军事防御设施,也属于古格王朝的范围。 古格王国遗址是一座规模大、气势宏伟的高原古城,它不仅研究西藏的历史,而且为研究藏族古代建筑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古代王朝的遗迹,在荒凉的原野上,默默地讲述历史,闪耀着艺术的光芒,赋予人悲怆的美感。 以古王宫为中心,其周围约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多香、曼囊、卡普、麦龙沟、皮央、东加、香孜、羌当等近10处古迹。 古王国遗址单从历史性和艺术性上讲,已经具备申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条件,我们正在积极从事这项事业。
民间舞蹈:扎达作为阿里地区民间歌舞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古格旋”歌舞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至今仍盛行于托林、萨让、底雅地区,每逢节日都要跳“古格旋”。
古藏尸洞:古格的藏尸洞也比较有名,位于离城堡不远的山谷里。 洞口人很多,登上洞口就可以看到里面的骨灰。 骨头大多是站在洞壁上的无头尸体。 在这里发现了我国第一具壁葬女童的尸体,这与仰韶文化遗迹中发现的婴儿瓮葬相似。 这个3、4岁的孤儿院,现在完好无损地留在西藏自治区博物馆。
苯教:在佛教传入青藏高原之前,起源于西藏本土的宗教——苯教曾经是雪域居民的首要信仰宗教。 苯教兴盛于古象雄时期。 苯教本身有一个迅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它是在原始自然崇拜的基础上形成的,崇拜天、地、水、火、雪山等自然事物。
皮中央东加洞穴遗迹
皮中央东加洞穴遗迹
国家级要点文物保护单位。 遗迹位于扎达县扎布让乡皮央和东加村以北2公里处。 整个遗迹位于干涸的河岸阶地上,山丘距阶地约90米高,鳞次栉比。 建筑遗迹主要分布在山腰、山脚至山顶南北两侧,总面积约10000平方米。 遗迹中有佛殿、窑洞、佛塔、石窟、居民等各种建筑遗迹。 其中,贡康是岩石内挖掘的洞穴佛殿,原主提供古鲁金功布(护法)雕像,内壁充满各类壁画,现仅有部分壁画,其风格与古格坛城殿内壁画相似。 杜康(集会殿)位于贡康东侧的斜坡上,现在只有墙体,是土块建筑。 佛塔遗址有2处,单独的佛塔和塔体共计9座。 宗山位于遗址最东端,被称为“克松朗杰宗山”,传说是古格王国后裔米旺杰建造的,建筑面积约7000平方米,目前只有残壁。 遗迹洞穴分布相当密集,环绕山体层分布在山顶、半山腰、山脚,约2000余洞。 离悬崖顶50米的地方有三个洞,两个小洞。 根据洞内壁画,这3个洞都有1000年左右的历史。 孔壁画保留较为完整,笔法粗放,色彩艳丽,材料考究,多幅壁画采用金丝镶嵌,与古格、托林壁画风格大不相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 由于皮中东加洞穴壁画优越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要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代象雄文明:藏族古代历史文化中,最神秘的人莫过于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象雄王国和苯教文明。 大象雄被认为在现在的藏北蚂蚁地区,但其内部区划结构如何,藏史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期间差异不少。 学者研究表明,西藏史对“蚂蚁三围”有四种不同的划分。 关于象雄,既有上象雄、下象雄的区分,也有内、中、外三象雄的区分。 关于历史的真实面貌,象泉河谷和孔雀河谷数百前人留下的孔窑需要发掘和研究。
民风民俗:每次来远方的客人,都是当地人的节日。 住在附近的村民向你问好。 一般主事的人会给你献上白哈达芬芳的青稞酒、粽子粑、酥油茶,带着热腾腾的羊肉,他们的热情似乎让你回到了自己的家。
信仰:藏族神灵的信仰程度不仅表现在经幡、马尼拉山、佛塔上,还表现在自家建筑上。 藏家门口的牛头是家庭的守护神,家里的家具装饰得很好,画有“莲花”、“白象”等传说中的“八宝吉祥”。 通常,居民家中有五世达赖喇嘛和神山冈仁波钦的照片,每天香火不断,表现出对信仰的虔诚。
日土宗山遗迹
日土宗山遗迹
位于西藏阿里地区的日土县日松乡政府所在地,距离日土县10公里。 宗山气势雄伟,整幢建筑物依山而建,成了断壁残垣,但十分壮观,山麓是肥沃的日土高原。 根据民间传说,这里原本是格萨尔王大将先巴的驻锡地,后来是日土宗政府所在地,宗城院内有一层楼的先巴灵塔,所以“先巴卡”的意思是先巴城。 城堡周围的一些草场和山名和格萨尔王传的霍固卡宫的布局很相似。 例如,周围有六个大草场。 东边有电机草场,南边有加康珠夏,西边塞满热曲雄布,西北有沃雄,北边有沃羌雄,东北有藏康夏,被称为霍王“那玛雄朱”(意为6个草场)。 另外,东南的加果雪山原是日土神山,每年祭祀一次,据说有霍尔王的“婆拉纳铁鸭”(霍尔国的魂山)等。
民间舞蹈:日本本土有一种叫“协巴协玛”的古老舞蹈。 为了纪念格萨尔王的著名大臣,舞蹈形式据说有17对男女组成舞蹈,穿着古代服装,男性武士手握古代军刀,女性服装华丽,相对而言舞蹈。
日土岩画
日土岩画
在班公湖湖盆南部和东部,约300平方公里的面积上分布着鲁日朗卡、阿垄沟、那布龙、塔康巴、布显、康巴热久、日姆栋、过巴、曲嘎羌族等13处岩画点。 岩画十分丰富,主要复制狩猎、放牧、征兵、动物、器物、自然物等。 动物的种类有虎、鹿、羊、野猪、狗、水鸟、老鹰等。 人物有猎人、武士、牧羊人、人兽合一的神灵形象。 武器有弓箭、弩、长茅、刀、箭等。 自然事物包括太阳、月亮、植物等。 上述岩画大部分是早期金属时代的岩画作品,这些作品真实地反映了潘贡湖地区古代游牧民族生产和生活的生动场面,他们生活在自然中,改造自然,而且,追求利用自然,创造自己美好的生活。 岩画线条粗糙,造型呆板,但质地古朴,引起游客的思古之幽情,具有旅游观赏和考古价值,对研究历史历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资料来源:阿里地区旅游局alta.go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