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70字,读完约7分钟
是黎族海南岛的原典民族,海南岛历史有3000多年,有着特有的原生态文化。 但是,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黎族众多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资源面临着传承的压力,许多珍贵的技艺和文化形态正在消失。 保护灿烂的原生态黎族文化是刻不容缓的。
纹身是海南黎族特有的习俗,是世界民族中罕见的原始文化现象。 纹身、黎语又称“打登”、“模欧”。 海南的中文被称为“刺绣面”或“书面”。 西文被称为“打都”,是黎家族自古流传的习俗。
最早记载海南黎族纹身的是《山海经·海内·南经》,汉武帝于元卦元年(公元前110年)平定南越时,设在海南岛的珠崖、亿耳二郡有“做加尼的脸,画画为鳞采”,据说是当时海南岛的黎族先人 《水经注》在晋王范写的《交广春秋》中引用了当时海南黎族的“披头发雕身”,宋代赵汝适在《诸蕃志》中提到了“女性和竹笋——纹身脸颊”,明清时期的文献中有很多关于黎族文体的记载。
黎族女性的纹身是“刻在人体上的敦煌壁画”,也有学者评价这是写在身体上的历史。
纹身是黎族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 现在,黎族纹身的脸从以前开始渐渐变薄,90年代以后,这个习俗已经根除了。 目前,这种习俗的遗风只见于偏远的黎寨中老年妇女。 古老独特的纹身之美逐渐消失,年轻女性很少去纹身,也失去了技术,只能在历史中回味。 2005年底,黎族文身被海南省人民政府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单。 目前,海南省政府已向国家文化部门申请将黎族文体文化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单。
黎族纹身的原因在民间有多种说法。 黎族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很久以前,洪水泛滥,老先生和发货郎逃进大南瓜,漂到海南岛,兄妹在岛上找人烟,却没有找到。 为了让子孙后代延续下去,给妹妹纹身,让哥哥不被承认,于是成了夫妇。 这个故事和黎族创世纪的歌唱很相似。 比较通俗的说法是,黎家族的纹身习惯自古以来就有定制,因为纹身被视为民族的标志。 女性不绣脸、纹身的话,死后祖先不会认识,但是明代顾坤所写的《海揉佗录》中记载:“如果不认识祖先是子孙,就永远是野鬼。”
所以,“黎族男女在满年龄成家”。 女性从十一、二岁成长到十四、五岁后,无一例外都必须按照祖先留下的特殊标志接受纹身。 黎族人被称为“开面”。 在很多人看来,刺身皮肤是痛苦的事件,但刺身方言在黎族以前流传的人中神圣纯洁,选择吉日是禁忌,通常在秋天会选择龙日、猪日、牛日这样的日子,而在虫日扎纹则是
纹身通常由村里的主文婆在女孩老家主持仪式。 在女孩的房间里,主文婆用鸡毛和灯心草配上干燥香草和炭灰泽制成的蓝色文水,在女孩的脸、脖子、身体、四肢上画了表示本枝黎族图案的文图。 之后,主文婆用竹签和藤梗叶做的文针,按照所画的文图一针一针地文刺……等文水会渗透到女孩子的皮肤,刺伤的文身会保存一辈子。 文身刺伤后,主文婆用龙眼叶煮的水为女孩子擦身体,以防感染。
纹身不仅在定形、光谱上有法制,不同支系的黎也有不同的纹法。 黎族分为五大方言系,即润方言、美孚方言、哈方言、杞语、赛方言。 其中比赛方言的文体已经断绝了。 根据各民族祖传的图案纹身是互不相同的,决不能乱。 成为黎族不同氏族、部落的象征,黎族男青年一看女性的文体模式就知道是否是祖先的,能否结婚。 例如,美孚女性是由几何学方形纹、泉纹、谷粒纹构成的图案,润黎是由树叶纹和四边形构成的图案。 青蛙是黎族最崇拜的动物之一。 黎族纹身多以青蛙为首要图案。 黎族纹身各有其象征意义,扎在脸上两颊的几何线纹、泉源纹等为“福魂”图案,扎在上唇的为“吉利”图案,扎在下唇的为“多福”图案,扎在手臂上的铜线图案为“铜线”图案 脚上扎的双线纹、桂叶纹、“护身”等,这些图案和名称没有带有黎族人民的良好愿望。
黎族乐器
黎族乐器来源于生活,以前流传下来的黎族乐器与生活没有密切关联。
鼻箫是黎族独具特色的气鸣乐器,因用鼻孔吹奏而得名。 张庆长的《黎岐纪闻》中记载:“男女未婚者每春夏之交聚集荒野之间,男弹口琴,女唱鼻箫,为黎歌,为情事投合者,男女逐渐聚集,订下配偶,不合者,不强。” 可见鼻箫是黎族青年表达爱情时常用的乐器。
鼻著是海南黎族迷人的古老乐器之一,由五指区特产白竹制作。 箫管长约60厘米,两端各有一个小圆孔,距离两端约10厘米的地方也各有一个小圆孔,共有4个小孔,可以演奏7个音节,为了配合鼻孔的运气吹奏,箫很细,直径只有1厘米左右 鼻箫音质好,曲调优美,独特。 关于鼻子箫的发生,有一个令人落泪的爱情故事。
传说从前,五指山下有一位相爱的黎族青年。 结婚前,这位姑娘去槟榔园采集槟榔,被洞房主发现,被逮捕,洞房主强迫女儿出嫁。 女儿不允许,他们被困住了。 年轻人找了10天10夜,终于发现女儿被关在密林里的一个小洞里。 两人没能见面,年轻人只能唱歌传达心情。 山洞主知道后,又逮捕了年轻人,割了舌头,分配到荒凉的山林,一个月后,年轻人出现在山洞旁边。 他砍下一节白竹,用鼻子拂过自己的痛苦和思慕之情。 女儿在心里感动不已。 之后,年轻人被洞穴主逮捕处决。 死前把鼻箫交给女儿,不久,女儿逃出虎口,跪在年轻人的墓前,沉浸在悲伤中,吹奏了一遍年轻人生前吹奏的鼻箫曲。 然后,女儿抱着鼻箫,睡在年轻人的墓前。 之后,鼻箫世代相传。
每当夜幕降临,都会在寂静的黎寨里,不时传来纤细幽静的长笛声。 这是黎家的年轻人吹着长笛在呼唤她,或者是女孩用长笛的声音在回答男朋友。 以前黎家的青年男女吹奏鼻箫,但吹的鼻箫通常多是即兴吹奏,那首曲子也因人而异。 难怪黎族姑娘能通过歌曲和音色,在众多箫声中识别出自己恋人独特的箫声。 “扔石头检查水深,吹鼻箫考验机心”。 从这首黎族情歌可以看出,鼻箫与黎族青年的恋爱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特色舞“跳竹竿舞”
“跳竹竿舞”是黎族最富乡土气息的民间舞蹈之一,也称为“跳竹舞”。 每到正月和节日,黎族同胞都会穿着华丽的民族服装,开心地聚集在广场上,跳“竹舞”。 跳竹竿时,8根长竹竿平行排4排,竹竿张开,随着音乐鼓点的节奏,不断变换图案,4-8名男女青年随着快或慢的节奏,在交叉的竹竿中,灵巧、机智、自由地跳跃。
黎族婚姻。 黎族青年的婚姻很有特色,按照黎族的习俗,村里的女儿一16岁就离开父母家,一个人住在离父母不远的私房里。 闺茅草屋顶的房间很多,在里面放一张大床。 进入闺密的女儿开始了自由恋爱。 年轻人可以自由地去私房和女儿聊天玩耍,女儿喜欢的年轻人住在房间里,不喜欢就让他去。 被女儿喜欢的年轻人,经过女儿房间的自由恋爱,被父母正式提出了提亲。 谈恋爱的时候,要带一点女孩子经常穿的衣服和槟榔。 槟榔是求婚最重要的礼物,如果阿姨老家少了会很不满。 在正式举行婚礼之前,大家都很热闹,新娘和伴郎唱着山歌,新婚夫妇在喜悦中喝着幸福的酒,有“逗妈妈”的活动,全村都在杀猪和绵羊庆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