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95字,读完约3分钟

离开肇庆后,驱车来到距离肇庆22公里的高要黎槎村(八卦村)。 gps找不到八卦村,必须输入黎槎村。 来到八卦村是中午左右,因为很热,所以大部分村子里的人都在午休。 村里有人结婚,看到满地都是炮屑,村头等着吃喜宴的亲戚和之后在村里酒馆吃喜宴的人们。 这样的场景为这次村庄采风增添了意想不到的人文景观。

“走进广东最美古村落 高要黎槎村”

黎槎古村位于高要市回龙町以北的黎槎岗。 这个村子起初为周姓的人开了一个村子,原来叫周庄,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南宋时期,该村没有水利堤坝设施,低洼地经常被洪水淹没,因此村民们多在山腰建房子。 这座小山因形状像凤,又名凤岗。 因为凤是朝阳,村民们选择凤岗东面或东南面居住,祝愿村子迅速发展成长,期待民族生活更美好。

“走进广东最美古村落 高要黎槎村”

南宋嘉定后期( 1218年-1224年)和明代永乐年间( 1403年-1424年),苏姓、蔡姓两族分别从南雄珠獴巷搬到凤岗定居。 苏姓人接近周姓住在东北方,蔡姓人接近苏姓住在西北方。 从此,苏、蔡两族的数量持续扩大,但周姓族越来越少,不知道什么时候一切都失去了。 此后,苏姓人氏继承了周姓人氏的全部财产,形成了近代黎槎村苏姓居东、蔡姓居西的现实。 周之名也被黎槎村取代了。

“走进广东最美古村落 高要黎槎村”

明清时期,当地政府推行促进生产快速发展的政策法令,开展大规模堤防建设工程,促进经济和文化快速发展,其生产水平也不断提高,人口也不断增加。 当时的黎槎村也和西江一带的许多村落一样,开始加固、更新、迅速发展水利设施。 而且,黎槎村有许多村民漂洋过海,外出谋生,清朝中后期相继回乡建房。 由于很多人从海外返乡建房,黎槎村自然被称为华侨村。

“走进广东最美古村落 高要黎槎村”

这个以南雄珠獴巷移民后代为主体的村民依山而建,被水包围,村子的最外周约有90个房间,房子之间略呈弧形分布,每隔一周房子就减少,到圆的中心部分不构成圆形,这里也是村子里最高的地方 村子里除了几条出入口通道外,其余周边都是护村池。 池与村的外缘之间有环村大街,在与环村大街不同的方向上有10个门楼,每个门楼代表和尚,即一族。 每个门楼都有不同的名字:仁和里、遂愿里、兴仁里、淳和里、尚仁里、居和里、柔顺里、毘秀里、仁华里、遂德坊。 这些门楼的名字中蕴含着深厚的伦理道德儒学文化。 古屋几座祖堂,建有火山墙(俗称锅耳)、鳃鱼尾、檐口灰塑彩画,体现了明清时期南方民居特有的建筑风格。

“走进广东最美古村落 高要黎槎村”

黎槎村不仅具有古村的特点,而且以水为脉还有一些与众不同的特点。 水是万物生长的源头,没有水就很难生存。 该村环村街道外围的保护村池,总面积达10000平方米以上,既可以养鱼,也可以美化环境,更重要的是起到保护村对敌人的防御作用。 第二,包围房子的墙壁。 自古以来,人们无论是开村还是建宅,都非常重视村界和宅界。 过去,人们只在比较安全的地方建村子,建界碑,在容易受到犯人骚扰和外国人侵犯的地方建围墙防卫。 黎槎村没有界碑,也没有围墙,把本村最外围一楼周围的房屋面向村子大道一侧的外墙作为防护墙。 第三,以石头为基础。 这个村落的门楼及其附近的房屋和主胡同都是以石头为基础的。 10座门楼中除了遂德坊门楼以外,还经常用花岗岩和红砂石为房间奠定基础。 门楼内、外的巷道用咸水石或红砂石铺路面。

“走进广东最美古村落 高要黎槎村”

黎槎古村从建筑规划布局到建筑技术选择,体现了当地人生活习惯和宗教礼仪的流传,体现了社会形态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状况,体现了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具有保护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

(复印来源:南都网)

来源:武汉新闻信息网

标题:“走进广东最美古村落 高要黎槎村”

地址:http://www.i0dm.com/武汉旅游/15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