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95字,读完约5分钟
“僰( bó)人悬棺”位于四川省珙县境内,以《珙县志》“珙本僰地、僭人多悬棺”命名。 早在1956年就被列为省级要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是全国要点文物保护单位。 僭人悬棺被誉为世界最大的巴蜀一绝。 悬葬是古代少数民族的埋葬制。 珙县、兴文与云南接壤,是古西南夷的腹地,汉武帝开夜郎,犍为郡时属僰道县。
历代僭人等少数民族居住在这一带,所以遗留的悬棺很多,但现在最多也是最集中的,是首推的杰县洛表乡的麻塘堤和曹营乡的苏麻湾。 珙县麻塘坝南北狭长,东西两侧奇峰挺拔,穿过崎岖的岩洞间,多口棺材半挂悬崖,悬崖峭壁上现存160多口悬棺。 距离麻塘堤10公里以上的曹营乡苏麻湾,陡峭的石灰岩壁上分布着48具悬棺。 悬棺多距地面26至50米,高达100米。 悬棺崖壁上有多幅红色彩画,文案丰富,线条粗犷,构图简洁,形象逼真。 悬棺和岩画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观赏价值,也是研究川南一带少数民族历史迅速发展的实物材料。 成为世界悬棺研究者关注的中心,吸引着无数游客。 这个景区古老而充满神秘的色彩。
僭人悬棺,明代以前的古代崖葬墓群,全国要点文物保护单位。 主要集中在麻塘坝和苏麻湾两地。 其特点是将死者的棺材安置在悬崖峭壁上。 还剩265个悬念,是目前留在门内数量最多、最集中的地方。 放置棺材的高度通常距离地表10米~ 50米,最高的达到100米。 放置棺材的方法,一种是桩式的,在峭壁上开2~3个洞,在桩子里装楔支撑棺材。 第二种是挖洞式,在岩壁上挖横孔和竖孔放棺材。 三是利用岩壁之间的天然洞穴、裂缝来装棺材。 棺材大尾巴小,多为整木,用孩子的母扣和榫眼固定。 仰卧埋葬,麻布包裹尸体,随葬品放脚下两侧,多寡不定,有陶瓷、木竹器、铁器和麻织物,其中以麻织物最多,有少量丝织物。 埋葬在棺材里的民族,学术界争议较大,比较集中的是僭人说、官僚人说。 那个时代,上限未知,下限是明代。
麻塘堤悬棺
珙县僭人悬棺的核心部分。 珙县洛表镇西南麻塘坝。 水库东西300米~500米,南北约1000米,蟹溪穿过水库,溪岸东西面对着21道连绵起伏的悬崖,悬棺分布于现在的峭壁上。 现存223具,以桩悬棺为主。 放置棺材的高度通常达到20米~60米,高度达到100米以上。 峭壁上有200多幅密如蜂眼的桩孔痕迹和红色彩画。 岩画极具丰富性,有骑射、舞蹈、杂技和各种动物、武器、几何图形等,形象古朴生动。 剩下的棺材葬遗迹中也有相似的岩画。 麻塘堤悬棺相对集中在棺材屋、狮子岩、九灯、大洞口。 邓家岩、三仙洞、珍珠伞、鹰岩等。
苏麻湾悬棺
位于曹营乡海棠村邓家河北岸。 山峦重叠,上面筑有许多古堡,棺材位于与此相对的苏麻湾岩壁上。 现存悬棺42具,其中7具放在天然洞穴和岩脚上。
“僭人”开始一个人出现在《吕氏春秋》里,主要住在位于川南边陲的珙县。 僭人瘦勇猛,善骑,勇武,以善战著称。 周朝时因助武王伐纾有功,册封为“僰侯”,率先在“无君”西南建立“僰侯国”。 之后,尽管经过盛衰沉浮,但始终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僭人长于渔猎,栽培发达,僰道荔枝、葡萄闻名世界。 僭文化独特、以悬棺为代表的神秘文化,历经千年,令人困惑。 在明代( 1573年),在这烟雾弥漫的日子里,僭人被明朝的14万大军杀害而消失在历史中,但怎样的高吊僭人悬棺似乎在不断诉说着他们的兴盛和悲伤。
珙县洛表麻塘坝和苏麻湾是僭人悬棺最集中的地方,仅深度4km长的麻塘坝崖峭壁,就存在着数以万计的棺材桩棺孔。 有数百口悬棺,是世界上悬棺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好、数量最多的地区,被誉为“世界第一”、“天然悬棺的博物馆”。 经得起其悠久的历史、不可思议的传说、神秘的文化、独特的葬礼、人的鉴赏,永远难解。 而且,为配合棺材制作的数百幅岩画,色彩鲜艳,栩栩如生。 僭人时代的自然环境、社会生产、民风民俗、宗教信仰的形象再现,令人钦佩。
入口的“九灯”,据说3根横木上放着9盏“长命灯”,因此得名,前面有点将台。 右边有石头船。 像斧头一样切割的石灰岩峭壁上,分布着24尊悬棺,62幅岩画。 悬棺很棒,俯瞰万人。 岩画主题广泛,文案丰富,拉马放牧,钓鱼、跳舞、打球、踢球娱乐。 构图简洁,线条粗犷,但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民族风格。 最远、最高的是老鹰岩石。110多米的峭壁上挂着14口悬棺,成为悬棺提取物。 而且,苏麻湾的山巍然耸立。 岩石嶙峋,河水清澈,山光水色相映,优美迷人,距离水面50多米的悬崖峭壁上重叠放置着50个悬棺,留下了大量的桩孔,给人以奇异而神秘的感觉。
另外,麻塘坝谢家湾保留了民国建筑的几所大院,已有180多年的历史,占地15亩,均为木质结构,有三个庭院,一个庭院,两个石碇楼。 雕刻精美,巧妙。
1988年,僭人悬棺被列为全国要点文物保护单位。 同年,僭人悬棺在北京展出,悬棺之谜吸引了首都观众。 得到了中央领导和各界人士的很高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