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19字,读完约3分钟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打假维权也必须依法进行。一旦越过边境,任何违法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惩罚
“吃货”意味着申请退款而不退货,“上车”意味着和别人去打假,“买票”意味着给领先的造假者好处...据报道,网上专业造假已经形成了一个灰色产业链,一些专业造假者通过购买假货、招募学徒传授经验来获取利润。
专业造假并不是什么新鲜事。20世纪90年代,王海因购买假冒伪劣商品获得双倍赔偿,引发了一场激烈的讨论。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专业打假的主体地位悄然转移,矛头直指大量网上商店,打假的范围也有所扩大,包括销售假货、价格欺诈等明显缺陷,以及产品标签不规范、使用违禁广告词等。事实上,一家出版社被专业伪造者报道为虚假宣传,因为其图书促销语言中包含“most”一词;一家网店被专业伪造者报道为价格欺诈,因为其在促销结束时未能及时修改图片价格。
由于了解和购买假货的复杂性,专业造假一直备受争议。不可否认,专业打假在客观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假冒伪劣产品,净化了市场环境,因此被称为市场“啄木鸟”。随着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的兴起,网上购物投诉日益增多。统计显示,2018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受理网上购物投诉168.2万起,同比增长126.2%。投诉主要是虚假广告、假冒伪劣和质量不合格。专业造假者熟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广告法、电子商务法等法律法规,维权效率高,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消费者权益保护。
然而,经过多年的发展,专业防伪的负面效应逐渐显现。专业打假的主观出发点是赚钱,这就注定了打假方法的局限性。有些人在选择防伪对象时只寻找有利可图的“买卖”,通常是挑选软柿子,故意在新手店里寻找漏洞,发现问题需要私人生意。一些造假者缺乏自律,从知道和购买假货变成制造假货,甚至勒索钱财。例如,他们用药水抹去商品的生产日期,用针把头发扎进面包里。所有这些不仅消除了假冒的积极影响,而且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网上专业造假源于商家在市场交易过程中的不当行为,将随着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市场监管的规范化而逐渐退出。完善制度是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根本途径。近年来,从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新修订的《广告法》到《电子商务法》的正式实施,从监管部门的严格执法到消费者权益保护渠道的畅通,维护消费者权益的系统网络越来越密集。如果发生欺诈,一个将被退还,三个将丢失。商家对问题产品进行举证、禁止虚假宣传等具体规定也直接解决了实际问题,促进了商家的守法经营,不断改善消费者的购物体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制度的完善,空时期的专业防伪将逐渐减少。
目前,针对专业造假索赔中滥用某些条款的现象,纠正机制正在逐步形成。对于在线专业造假者来说,他们的利润将进一步受到限制,盈利难度也将相应增加。从最近的案例来看,专业造假者的身份是否受到《消费者保护法》的保护,是否可以获得惩罚性赔偿,可以由法院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事实上,一些专业造假者被商家举报涉嫌敲诈,最终“情节逆转”,弊大于利。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对于专业造假者来说,打假维权也必须依法进行,不能碰运气或投机倒把。一旦越过边境,任何违法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惩罚。
人民日报(2019年12月3日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