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73字,读完约2分钟
南京4月19日电(记者申冉) 18日,最高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最高法)在南京召开了实务信息通气会。 在会议上,最高执法局副局长赵晋山介绍了全国法院“基本处理执行难”事业的阶段性成果和下一个事业要点。 据统计,三年来,全国法院受理执行案件2043.5万件,执行1936.1万件,执行额4.4万亿元,阶段性目标如期实现。
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四次会议上提出“用两到三年的时间基本处理执行困难问题”。
据通报,3年间,全国法院受理执行案件2043.5万件,执行1936.1万件,执行额4.4万亿元,比上年增加98.5%、105.1%、71.2%,部分民众反映强烈突出问题,基本上是中国特色的执行制度、
赵晋山说,“基本处理执行难”只是阶段性目标,与第十八届第四中全会提出的“切实处理执行难”的整体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其中,执行队的作风不正,不作为、乱为、违法乱纪现象还没有根本消除。 有些申请执行人不满足执行的实际效果、执行过程的公开性、规范性,“现在的执行事业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
记者招待会表示,最高法院将不断巩固“基本处理执行难”的成果,继续保持执行业务的高水平运行,健全和完全执行员工的长期机制,实现执行业务科学的长期快速发展。 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实行业务长效机制建设五年业务大纲。 这个纲要计划了八项改革任务,具体从业措施一百多项,将按计划于五月初公布。
第二,执行质量不会下降。 最高人民法院明确的“基本处理执行难”的总体目标是实现“三个90%,一个80%”的核心指标要求,即90%以上的财产在法定期间内执行,90%以上的财产结束了可执行案件,这次的 进一步,全国法院将继续维持和运行这个核心指标高的标准,作为审查执行质量效果的重要方面定期通报。
第三,执行力和措施没有减弱。 其中包括进一步完全执行调查控制系统,实现对第一财产形式的“一网打尽”。 在网上实行调查手段,完善财产报告制度,提高对不报告和不报告的惩罚力继续推进和完善网络司法拍卖,判断员工,确保财产处分的转换员工的公开、透明和效率继续 形成多手段联合信用惩戒事业新常态的群众根据认真调查强烈的被执行人财产转移、财产隐匿及虚假诉讼、虚假仲裁等方法恶意避免执行的行为的法律充分适用罚款、拘留、出境限制等强制措施,对拒绝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