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34字,读完约5分钟
“我没想到我能从一个不知名的工匠变成一个讲故事的银匠,这让更多的人喜欢上了苗族银器,也给我的家乡带来了收入。”12月3日,非遗传性传承人潘在“豆是山中好风景”大会上分享了他用颤音带动家乡发展的经历。
据悉,扶贫项目“豆山好景”不仅通过短片帮助当地群众传播苗族文化和非传统特色,还重点对潘、、等非遗传性传承人进行颤音训练。截至11月,#雷山斗是一道好风景#挑战已经传播了2.5亿次。通过颤音,马里奥村银饰迎来了5万多个订单和60多个银饰体验的游客;苗绣的继承人杨安尼在7天内卖出了3套手工制作的苗绣婚纱;茶则出售的无形银球价值29万元,惠及400多名贫困茶农。
在山里传播好的风景,创造一个没有遗产的领导者来帮助摆脱贫困
贵州具有多民族的特点,由于地处云贵高原,许多区县存在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的问题。雷山县地处黔东南少数民族聚居区,拥有13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丰富的民族文化,但当地村落面临着空心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困境。
在“斗山好景”项目调研过程中,发现雷山以西江上千个苗族村寨而闻名,其他传统村落和非遗留工艺品仍需进一步扩大知名度。织锦、苗绣、手工银饰、银球茶等非传统产品是当地人民智慧的结晶。短片的新颖表达和形式可以让年轻人更好地理解非遗产,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潘的家乡雷山县村,曾经是一个著名的“银匠村”,所有的父亲都以打银为生。然而,近年来,许多人放弃了手工制作的银器,外出谋生,马里奥村逐渐成为“空心村”。2017年底,潘和一群年轻人决定回国建立银饰技能学习基地,希望能找到促进传统手工艺和乡村旅游发展的途径。
今年3月,“斗山好景”在雷山后面登陆,拍摄银饰锻造的视频成为潘的日常工作。他在视频中加入了颤音,很快赢得了成千上万的赞誉。在内容的驱使下,潘在两个月内就收到了5万多元的银饰订单,60多名粉丝通过摇头来参观村。
(潘晃音频视频截图)
茶叶是雷山县扶贫产业的支柱,卷毛从小就伴随着茶香成长。作为银秋茶的第三代传人,她一直在努力提升银秋茶的品牌认知度。今年6月,她开始拍摄展示雷山茶园的短片。仅仅几个月,她就通过颤音卖出了29万元的银球茶,直接提高了400多名贫困茶农的收入。毛伟说:“在颤音中,我可以更好地了解消费者的喜好,传播手工制作的茶文化和苗族特色。”
“我们希望通过重点培养非遗留产业的领军人物,雷山的非遗留产品将被更多人看到,促进相关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它吸引更多的人到当地旅游,从而帮助雷山摆脱贫困。”字节跳动创新事业部战略运营总经理华洛在会议上介绍了雷山的帮助成果。
发布旅游大数据后,雷山成了贵州的热门景点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在旅行过程中用短视频记录打卡已成为当前的趋势。同一天,颤音还发布了“贵州旅游大数据”,揭示了用户最关心、最喜爱的贵州文化旅游内容。
数据显示,贵州相关颤音视频已被赞19.5亿次,雷山县西江数千个苗族村寨成为颤音用户喜欢打卡的贵州景区,荔波七小拱门景区位居第二。在贵州的旅游资源中,广东出人意料地成为最喜欢贵州风景和风情的省份,其次是浙江,周边的四川、重庆和云南也成为贵州的主要旅游资源。
过去,人们对贵州的刻板印象是“没有晴天,没有平地,没有白银”,但贵州旅游业的大数据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城市形象。据报道,由于独特的地形地貌和民族文化,“风景”是贵州旅游搜索的热门词汇,而演唱民歌、庆祝民族节日和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贵州三大热门内容主题,已有多达73种贵州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录制成短片。
“豆山好景”的登陆也对雷山旅游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今年4月以来,与雷山相关的颤音短片数量迅速增加,总播出量超过5.3亿,成为贵州县最热门的旅游节目。
旅游短片具有很强的植草性,这是由视频内容驱动的。景区流行后,很容易引发“植草-打卡-二次传播”的良性循环,引发新一轮用户打卡浪潮。2018年,稻城亚丁大受欢迎,景区接待游客首次超过100万。今年5月,在“豆山好景”登陆荔波的影响下,荔波县“五一”游客数量同比增长65.98%,并在“十一五”期间保持良好增长态势。这一系列现象表明,短片正成为文化旅游扶贫的新起点。由于地理和经济原因而缺乏关注的贫困地区在颤音等短视频平台的推动下获得了更多关注。
为了帮助雷山更美丽的风景走出大山,《豆是山里的一道好风景》还在当地培训了276名新媒体人才,帮助他们掌握颤音拍摄的操作技巧,从而不断传播贵州的美丽。目前,学员们创作的图片、文字和短片已经传播了超过1.1亿次。
据了解,自2018年底“豆山好景”正式启动以来,通过品牌建设、宣传推广、人才培训等全方位服务,帮助贵州荔波、河北涞源、湖北利川等贫困地区打造文化旅游产业名片,帮助更多人看到山中好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