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058字,读完约10分钟

我去过南京好几次,但是每次都因为忙于公务或者路过,所以没有经常参观过南京这座古城。 虽然偶尔有时间,但忙中只能去市中心的玄武湖、秦淮河、夫子庙,但是有名的明孝陵一次也没去过。 终于这次,有了一些时间,可以参观这个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寝了,但是半天也只能看花。

“明孝陵——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墓”

位于南京市东郊紫金山南麓的独龙阜下珠峰,茅山西侧、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是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墓,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墓之一。 从南京市内可以坐9路、旅游团1、2、3路、20路车、地铁到明孝陵公园,但是为了不错过时间,有几个人分了头开了出租车。

“明孝陵——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墓”

我们到大门的时候,没找到别的人。 打电话联系后才知道他们去了别的门。 我们走的这句话是原来真正的门。 遗憾的是,新建成的公路竟然把陵园一分为二,通过新建成的小桥,终于进入了真正的明孝陵。 对面来的是城堡一样的建筑物,里面放着石龟大碑。

“明孝陵——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墓”

明孝陵、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哈朗诺比斯的合葬陵墓,被皇后谥谥称为“孝慈”,被称为孝陵。 明孝陵也是我国现存的古代最大皇家陵寝之一,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2003年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7次会议2003年7月3日决定,被选为世界文化遗产。 其周边还有常遇春墓、仇成墓、吴良墓、吴桢墓、李文忠墓等5座功臣墓,被列入世界遗产保护范围。

南京明孝陵在南京市东郊紫金山(钟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茅山西侧。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哈朗诺比斯被合葬在这里。 作为中国明陵之首的明孝陵宏伟壮观,代表着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直接影响了明清两代500多年帝王陵寝的形制。

“明孝陵——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墓”

神道石刻、四方城向西向北前进约100米,过御河进入神道,明孝陵神道最大的优势是建筑与地形地貌的完美结合。 与历代帝陵神道被做成直线状不同,完全按照地形的山势做成曲折的布局。 然后,在各段落的节点上放置石像生,控制在空之间,形成了肃然起敬的气氛。 石像上铺了整修好的六朝砖,600年没有下沉。

“明孝陵——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墓”

神道从东方向西北延伸,两侧排列着狮子、凶猛、骆驼、大象、麒麟、马6种石兽,各2对,共12对24件,各跪2个,夹道迎接武士。 这些石兽体现了王室陵墓的礼仪要求,有各自的寓意:狮子是百兽之王,表现出帝王的威严,它是皇权的象征,起着镇魔驱魔的作用。

“明孝陵——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墓”

独是神兽,独角、狮子身、蓝毛,秉性忠直,是辨别是非、能以角抗拒有罪的人。 骆驼是沙漠和热带的象征,大明疆域辽阔,标志着皇帝威镇四面八方。 大象是野兽中的庞然大物,它四足粗壮,强壮如岩,标志着国家江山的稳定。 麒麟是传说中的“四灵”,居麟、龟、龙、凤之首,鳞甲、不吃生草、雄为麒、雌为麟,象征着“仁义之君”和吉祥、光明。

“明孝陵——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墓”

马在古代是帝王南征北战、统一江山的重要交通工具。 明陵神道的6种石兽中,以大象为最大,重80吨,当时是为了把这些石兽运到明孝陵。

这个神道现在俗称石像路,全长615米。 石兽的尽头,神道折向正北,到棂星门,长250米。 这个神道放着石望柱和石人,两根望柱呈六角柱形,高6.6米,上面刻有云龙纹。

一般来说,望柱位于神道的最前面,而明孝陵的望柱位于神道的中间,这也是朱元璋独特的地方。 在石望柱之后,向北折的神道上,身穿铠甲和蟒蛇的文臣武将各有4组。

翁仲与东西相对而立,武将、文臣各2对,共8尊,高各3.18米,但遗憾的是有一部分受损。

墓区建筑大致分为两组:第一组神道部分,从下马坊到孝陵正门。 第二组是主体部分,从正门到宝城、明楼、崇丘。 现存的建筑物有神烈山碑、禁约碑、下马坊、大金门、四方城及神功圣德碑、孝陵殿、大石桥等。

明孝陵经历了600多年的沧桑,多个建筑物的木结构已经不存在,但陵寝的结构依然保存着原有的恢复弘的气派,地下墓宫很正常。 陵内的主体建筑和石刻有方城、明楼、宝城、宝顶,下马坊、大金门、神功圣德碑、神道、石像路石刻等,都是明代建筑的遗存。

“明孝陵——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墓”

明孝陵的帝陵建设法规规范了明清两代500余年20多个帝陵的建筑结构,在中国帝陵的迅速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 因此,明孝陵被称为明清皇家第一陵。 这座拥有600多年历史的明代皇家陵墓因其墓主突出、规模宏大、形制独特、背依钟山环境优美而闻名于世。 中国现存最大的陵墓之一。

“明孝陵——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墓”

2003年7月,明孝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扩建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遗产成员。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说,明清皇家陵寝根据风水理论,精心选择,巧妙地将许多建筑物布置在地下。 它是人类改变自然的产物,体现了古来流传的建筑和装饰思想,阐释了封建中国延续五百多年的世界观和权力观。

“明孝陵——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墓”

明陵的神道石刻不是中国帝王陵中唯一的直线,而是围绕着三国时期孙权墓所建的梅花山形成一个弯曲的形状,像北斗七星,通过棂星门向东北折断,进入陵园的主体部分。

这条正对独龙阜的南北轴线依次为金水桥、文武方门、孝陵门、孝陵殿、内红门、方城明楼、宝顶等建筑。 陵寝建筑全部由中轴线配制,体现了中国以前流传下来的建筑风格。 明陵地面的木结构建筑大多在1853年的清军和太平军战役中被破坏,现在只剩下下马坊、禁约碑、内红门、碑亭中壁、石像路、方城明楼下部等砖混结构的建筑。

“明孝陵——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墓”

明孝陵建设工程从洪武14年( 1381年)开工,洪武16年完成陵墓享殿等主体工程,明皇室相继召来军工10万人,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 到永乐三年( 1405年)完成为止,已经经过了25年。 其整体布局分为两部分:一是引导建筑的神道,二是陵寝主体建筑。

“明孝陵——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墓”

文方门是孝陵的正门,原是五个门洞,三大二小,中央三个是拱形门洞,两侧两个是长方形门洞。 废殿上盖了黄色的琉璃瓦。 清朝同治年间改建为一个门洞,嵌清石门额,阴刻楷书“明孝陵”三个字。 1999年重新开始修复,恢复了明代大门的样子。 现在,五门为黄瓦、朱门、红墙,正门上方吊着长方形的门框,立着本“文武方门”的4个钟金大字。

“明孝陵——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墓”

碑殿原是孝陵享殿前的中门,即孝陵门,原是五个门洞,后被摧毁。 现在的碑殿是清朝时改建的,是一休山顶、三开间、赤壁小瓦建筑,南北中间各开门,亭内立着5个碑文。 根据《中山陵史话》等记载,这里有明孝陵的中门,但被战火破坏,清代根据中门改建了碑殿,立了五块大石碑。

“明孝陵——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墓”

明孝陵在清代曾多次受重伤,特别是清代咸丰年间的战火几乎摧毁了明孝陵地表建筑。 这本《治隆唐宋》是清康熙帝第三次南巡时的亲笔题册,碑高3.85米,宽1.42米,厚0.38米。 “治隆唐宋”的意思是赞扬明太祖治国方略超过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匡胤。 那时康熙手写的御碑倒塌破碎,现在的御碑也支撑粘接,至今碑上仍可见修复后的裂缝。

“明孝陵——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墓”

本来人们可以从石碑的左右两侧迂回,但20世纪80年代以后,整个石碑被水泥固定,一直延续到屋顶。 所以现在,从御碑殿出来后,可以看到龟字的后面。

碑亭后面原建有两个御亭,西称屠宰动物亭,东称具服殿,现已全部被毁,只有石柱、石井栏等一点点。 根据在原享殿的位置上可以看到64根石柱的地基,可以想象,那一年享殿的规模很大。

现在的享殿为了清同12年( 1873年)的重建,比原来的小很多,内供奉着朱元璋画像。 享殿后是深100多米、宽几十米的空地,是那年露天节日的地方,中间有甬道,两侧林木茂盛。

明孝陵改变唐宋帝陵方上、陵台、方垣、上下宫制度和十字轴线陵墓的布局,首次根据皇宫的布局建立了“前朝后寝”的三进院庭制,建立了陵寝建筑平面呈“前后圆”的基本格局,此后明清两朝500多年来20多个帝陵的

600多年前,朱元璋在明孝陵前建造了用于保护帝陵的城门,被称为“方城明楼”。 遗憾的是,晚清太平天国的战火烧毁了明楼的屋顶,留下了4面这座明孝陵现存体量最大的建筑遗存者,每面墙上有一个宽5米的拱形门洞,外观如城,因此俗称“四方城”。 方城中间是拱,是中丸拱形隧道。 从54级台阶走出隧道,对面就是宝顶南壁,用13级石头建造。

“明孝陵——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墓”

方城后面朱元璋和皇后马氏合葬的地宫俗称“宝城”,是一座直径约400米的圆形大土丘,宝城厚重坚固,随山势起伏,下筑巨石,上砌砖,厚约1米。 南边的石壁上刻着“当山明太祖墓”七个大字。 有关部门用先进的精密磁测证明,朱元璋墓的地宫就在此下,葬深,保存完整,从未被盗过。

“明孝陵——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墓”

明孝陵规模宏大,建筑宏伟,形制参照唐宋两代陵墓而增益。 建设时围墙内享殿高耸,楼阁壮丽,南朝七十座寺院一半被禁苑包围,陵内种松十万株,养鹿千头。 由于屡遭战火,明孝陵除陵墓地宫外,目前只有神道、下马牌坊、大金门、四方城等。

“明孝陵——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墓”

宝城厚重坚固,随山势起伏,下面堆放巨石,上面用砖砌成,厚约1米,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陵墓之一。 经过600多年的风雨,近年来,来宝城墙体出现局部崩塌,墙面剥落,在个别地方因地面沉降而反向撕裂形成巨大裂缝。

南京市文物部门投资300多万元,使用东南大学古建筑专家保护方案,按照维修的旧要求,对墙体进行了维修,如修复“缝合”裂缝,平整“墙面”,对变形的墙体进行了修补和防水防漏“手术”。 方便游客观看“龙脉”的真容,修建了青石板观光步道,让游客可以登上宝顶观看明孝陵的全貌。

“明孝陵——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墓”

然而,尽管此次修复争议较大,但围绕这座新建的“明楼”,古建筑保护专家提出了各种质疑,许多人认为此次修复对许多遗迹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这样的修复利大于弊。

有专家认为,这样的修复实际上破坏了原有的建筑物,拆除的墙壁和钻头的基础是不可逆的。 其实,关于如何修复古代建筑的问题,不仅仅是应该如何保护明孝陵这样的世界文化遗产,我国很多地方也有同样的课题。

明陵位于山清水秀的环境中,四周山势起伏,山环水,人文与自然景观浑然一体。 陵园规模大,结构严谨,孝陵建筑从下马坊到宝城,进深2.62公里,陵寝主体建筑当时被红墙包围,周长2.25公里。

这次明孝陵之行,浏览得像蜻蜓点水一样迅速,但是这个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却睡了,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虽然没有西安秦皇陵那样的气势,但其布局和建筑有独特的优势,有机会的话,还是值得一去的,明孝陵在这里可以慢慢领略中国古代建筑学的深奥之处。

“明孝陵——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墓”

(图片文字来源于青岛新闻网博客行者老湖)

来源:武汉新闻信息网

标题:“明孝陵——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墓”

地址:http://www.i0dm.com/武汉旅游/15036.html